- 相關推薦
國家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工作匯報
一、周家的基本情況周家位于哈市平房區、雙城、阿城、五常三縣一區的重心位置,是雙城東部中心鎮。全鎮幅員100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32個自然屯,1個社區,4個居民委,共有人口3.3萬人,其中鎮區人口1.2萬人,耕地面積7638公頃。周家交通便利,鎮內有火車站、汽車站和市場貨物托運站,哈吉鐵路、202國道、雙周公路在鎮內交叉通過。[范文先生網文章-http://www.baimashangsha.com 范文先生網 幫您找文章]2005年地方生產總值6.4億元,財政收入5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78元。
周家是全國第一批國家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星火小城鎮首批創建鎮和哈市級小康示范鎮。今年又被定為哈市新農村建設試點鎮,東躍村被定為哈市新農村建設試點村。
二、周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
一是經濟結構趨于城市化。周家一、二、三產業的產值比為12:50:38,二三產業產值占總產值比重88%,接近于城市經濟結構;周家鎮區人口占總人口的37%,并且人口的從業結構也具有城市特點。
二是工業經濟迅速發展。周家的經濟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在1992年之前,周家屬于農業經濟時代;從1992年建立大市場到2004年,屬于商業經濟時代;1992年建大市場,滾動投資已達7000萬,占地7萬平方米,門市攤位2420余個,建筑面積7萬平方米。年交易額達10億,其中對俄達2億元。從2004年到現在,周家將進入工業經濟時代。圍繞大市場興建的加工業戶達2000多家。由于小城鎮功能的完善,來周家落戶的企業越來越多,周家在經濟發展上的優勢越來越突出。僅2006年上半年,我們以哈五路西側、雙周路南北兩側為平臺共引進工業企業8家,總投資3.5億元,預計3年內產值可達8億元,稅金3000萬元。
三是受城市經濟文化的影響越來越深。特殊的區位,使城市經濟文化對周家影響滲透力日益增強。每天有1—2千人到哈市打工經商,平房區工業改制后,有很多企業要到周家發展,使周家居民的思想觀念受到大都市潛移默化的影響,思想較解放,對新鮮事物較為敏感。
三、周家鎮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是新農村宣傳和基礎調查工作進展順利。我們在采用書寫標語、口號等傳統方式進行宣傳的基礎上,創新宣傳載體,編印了《周家信息資訊》,集中宣傳黨委、政府新農村建設的思路及周家在經濟、建設、文化、供求等方面的信息。《信息資訊》發放到各村村民代表和企事業單位,目前《信息資訊》已經發行了兩期,取得較好的效果。我們對各村的產業發展、資產資源、基礎設施、鄉土人才、致富帶頭人以及農村勞動力的現狀和轉移情況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登記造冊,建立檔案。
二是大力發展產業經濟。各村確立了立村主導產業,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奶牛存欄數穩步增長,上半年已經達到 頭;綠色食品生產進入到實施階段,已注冊了自己的品牌,下一步將規范生產流程;旅游經濟的資源調查已經完成,下在進行調研和制定開發規劃;新型經濟合作組織生機勃勃,上半年,在原有的七個專業協會的基礎上,成立了東輝村的南瓜協會。
三是村級民主建設步入正軌。為加強村級民主建設,鎮黨委下發了《關于加強“兩委”班子建設的意見》和《關于加強村級工作民主公開管理的規定》,制定了《村黨支部議事規則》、《村民會議議事規則》、《村規民約》等一整套民主管理制度,施行了村級領導干部承諾制,引入班子成員儲備機制,實施報告、考核監督和責任追究制度,形成了上有督促,下有監督,中間有競爭的工作格局,有效的調動了村級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四是鎮村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展開。今年計劃鎮區內修筑5條水泥街巷路、1條通村水泥路、4條通村屯砂石路,目前鎮區內的5條水泥路已基本完工,通村水泥路和砂石路正在施工中,各村承諾建設的村屯路和街巷路及文化活動室也開始進行籌資和施工設計。
五是開展了豐富的文體活動。舉行了由周家鎮政府組織,由萬隆一中、二中、韓甸中學、周家二中參加的教學聯誼活動,教師們進行了籃球賽、排球賽,學生們進行了多個學科的競賽,促進了東西部鄉鎮教育教學的交流。由鎮政府組織協調,由哈爾濱市志航模具有限公司主辦,在雙城市舉行的第一屆“志航杯”籃球邀請賽,促進了周家與周邊市縣的聯系。
四、下一步打算
(一)建設開發區。由于周家經濟結構接近于城市經濟構成,根據我們的總體發展規劃,計劃到2010年實現經濟總量翻一翻,財政收入翻兩翻,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加速發展工業經濟,建設開發區,打造工業發展平臺。我們在哈五路西側、雙周的兩側規劃了占地約15平方公里的開發區,開發區分哈南機械工業園區和輕紡加工園區,先期啟動5平方公里。從2004年到現在,我們通過招商引資共引進工業企業十余家,全部進駐開發區。下一步我們將每年投資不少于200萬元,完善開發區的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將鎮內輕紡加工企業遷到輕紡加工園區,拓展發展空間,鞏固前店后廠的格局。
(二)改造小城鎮。目前鎮區面積為4平方公里,占整個行政區總面積的4%,人口1.2萬人,占總人口的37%,每天的流動人口1500人。隨著經濟的發展,鎮區內不斷增容,目前的格局已滿足不了發展的需要。我們計劃在“十一五”期間,擴大鎮區面積,將周家窩棚、房家窩棚、前五家屯、后三家子、鐵道東等臨近周家鎮區的五個自然屯劃入鎮區,由社區管理;將東海兩個自然屯,東躍村三個自然屯劃入開發區,接受鎮區管理。屆時鎮區面積將擴大到8平方公里,占行政區面積的8%;人口達到2萬人,占總人口的61%。對西大街和北大街進行高標準改造,建成省內一流文化品牌商業街。加大對鎮內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文體娛樂場館(中心)和一處休閑廣場,增加城鎮載體功能。逐步硬化街巷路,到2010年實現鎮內街巷路全部硬化,香化、綠化。初步實現環境優美、人居和諧、功能完備
(三)建設新農村。一是調整各村產業結構布局,整合農業資源,發展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以實現農業產業化為目標,大力發展品牌農業,構建綠色循環農業,使農產品工業化、系列化、品牌化,進入城市高檔次食品消費市場。目前,我們已經注冊了自己的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品牌。下一步要進行標準化生產,規范生產、銷售行為,開發市場。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以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為載體,促進奶牛飼養、蛋雞飼養、南瓜種植等立村主導產業的升級。發展招商引資,建立勞動力轉移的管理服務體系,使勞動力轉移合理、高效,探索勞動力轉移的新途徑。
二是完善基層民主體制建設,調動群眾積極性,發揮群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我們要在鎮村干部管理體制、村屯建設維護體制、《村規民約》等方面進行深入的調研和實踐,創新體制,制定與時俱進的抓落實、抓管理的工作體制。要激活已建立起來的村級民主監督管理體制。建立推動機制,讓整個體制運轉起來,從而實現政府與村民意志的一致性,確保群眾熱情不削弱,保證環境整治不反彈,建設得以維護,實現管理民主。
三是規劃先行,穩步實施,做好新農村建設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對新農村建設進行廣泛、深入的調研,掌握新農村建設常規和動態情況,制定和完善更科學、更切合實際的發展建設規劃。并以規劃為基礎,結合實際,穩步推進實施。尤其在建設規劃上,不急功近利,量入為出,量力而行,確保質量和效果。做好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
四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移風易俗、破除陋習,創造文明向上的社會風氣。開展多種文體活動,開展跨區域的文化交流活動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使先進的文化向農村滲透,形成文明、和諧村風。根除封建迷信、邪教、黃賭毒等社會毒瘤,摒棄生活陋習,從而實現建設環境優美,民風淳樸、文明向上的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下半年我們將開展與周邊市縣的聯誼活動,利用七一、十一舉辦兩次大型廣場文藝演出,以豐富廣大群眾的文體生活,營造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圍。
【國家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工作匯報】相關文章:
鄉鎮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總結08-16
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意見08-24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匯報08-24
改革試點調研報告07-27
試點工作匯報06-10
小城鎮建設工作匯報08-12
鎮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匯報08-24
小城鎮建設工作匯報材料08-12
***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匯報08-15
鎮團委工作匯報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