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05年縣農業科技入戶玉米示范工程總結表彰大會工作匯報
二OO五年全縣農業科技入戶玉米示范工程總結表彰大會總結匯報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代表縣農業科技入戶工作領導小組,把2005年我縣實施農業科技入戶玉米示范工程試點工作情況向大家作一匯報。
一、全縣農業科技入戶玉米示范工程試點工作情況[范文先生網-http://www.wmxz.cn]
今年,我縣有幸被國家農業部列入全國農業科技入戶玉米示范工程試點縣,一年來,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在農業部、省市有關部門的關心和具體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強化“三農”服務,創新科技推廣方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目標,按照農業部“關于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意見”和全國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試點工作的要求,堅持高標準實施、高質量運行、高效能服務的原則,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積極創新,務求實效,認真實施了農業科技入戶玉米示范工程試點工作。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建立健全組織,科學制定方案。為切實加強對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工作協調,促進工作順利實施,確保培訓、指導和示范的實效性。縣政府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常務副組長,10個試點鄉鎮的鄉鎮長和縣直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各示范鄉鎮也建立了相應的領導組織和辦事機構,明確了責任。嚴格按照有關程序,一是組建了技術專家組。從縣農業局專業技術干部中,選聘了9名具有業務素質高、工作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的中、高級農業技術人員組成項目專家組。實行技術工作首席專家負責制。二是招聘了技術指導單位和技術指導員。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公開招聘,確定縣農業技術研究推廣中心為農業科技示范工程項目技術指導單位。根據項目任務目標和要求,通過技能考核,在全縣范圍內擇優選聘了65名技術指導員。三是遴選確定了項目示范鄉鎮、示范村和示范戶。按照試點項目要求,根據產業基礎,確定了10個玉米種植面積大、發展優勢明顯的鄉鎮作為試點鄉鎮。同時,按照每個鄉鎮10個重點村、每個重點村10個科技示范戶的原則,采取農戶自愿申報、村級把關、鄉鎮推薦、縣農業局審定的程序,選定科技示范戶1000個,示范面積10025畝,并逐一簽訂了技術指導合同。
與此同時,根據我縣實際,我們在組織技術人員深入鄉鎮、村和示范戶進行調查、廣泛征求農民意愿的基礎上,確定農大108、魯單981、鄭單958等為玉米主導品種;確定種子包衣、夏玉米直播、夏玉米免耕麥秸覆蓋、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適時晚收等6項技術為主推技術。
(二)廣泛宣傳發動,營造工作氛圍。去年,12月5日,山東省大型農業科技下鄉暨科技入戶啟動儀式在我縣舉行之后,縣政府先后召開了全縣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動員大會和全縣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工作會議,傳達學習了農業部“關于推進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的意見”,明確了指導思想、目的要求和任務目標,對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作進行了全面的部署。為擴大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宣傳面,使廣大農民群眾都能了解科技入戶,積極參與科技入戶,我們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和宣傳車、趕科技大集、印發資料等形式,廣造輿論,大造聲勢,對農業科技入戶工作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和報道,在全縣營造了良好的實施農業科技入戶的氛圍。
(三)規范運作機制,強化檢查考核。為提高科技入戶的效果,確保各項工作規范運作,落實到位,我們健全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一是實行了農業局領導成員包示范鄉鎮責任制。每個領導干部包兩個示范鄉鎮,負責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督促與協調。二是制定了技術專家、技術指導單位和技術指導員工作制度,明確了各自的工作職責。三是縣政府與試點鄉鎮和縣農業局分別簽訂了工作目標責任書,縣農業局與技術指導單位、技術指導單位與技術指導員分別簽訂了技術工作責任書;技術指導員與科技示范戶簽訂了技術指導合同。四是建立了農業科技入戶檔案。對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逐一建檔造冊,實行分類管理。應用現代化設備,建立了完整的資料管理系統。將科技入戶有關資料全部納入電子檔案。五是強化調度與檢查。堅持定期召開專家組成員、技術指導小組組長和技術指導員例會制度,及時掌握科技入戶工作動態,研究解決科技入戶工作中的技術難題。六是建立了對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管理辦法和工作考核辦法。對目標任務及技術工作實行量化管理;對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實行動態管理,對績效情況堅持用尺子量,用指標卡,以工作定優劣,以績效定獎懲。通過落實責任、強化管理,績效評價,嚴格考核,今年全縣公開評出選先進技術指導員15名、先進示范戶15戶,其中推薦上報受農業部表彰的先進技術指導員5名、先進示范戶5戶。
(四)開展技術培訓,提高技術素質。為適應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需要,提高縣、鄉鎮技術指導員和示范戶的技術水平,科技入戶工作進入培訓階段后,我們先后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活動。舉辦了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技術培訓班。3月19日,邀請了省農業科技入戶專家組組長、山東農業大學副校長董樹亭教授來我縣舉辦了玉米種植技術培訓班。重點對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代表進行了培訓。組織技術指導員深入村、戶進行重點培訓。為擴大技術培訓的范圍,使廣大示范戶和帶動戶都能掌握玉米種植技術,我們一方面將董樹亭教授玉米技術講座刻錄光盤200余張,分別在所有示范戶和帶動戶中播放;另一方面,編印了《夏玉米種植技術規程》、《玉米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等技術資料,發放到每個科技示范戶,使每個示范村達到了村村有技術光盤、戶戶有技術資料夾。采取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式,組織農業專家對每個示范鄉鎮的科技示范戶進行集中培訓。為使培訓工作更貼近實際、貼近農民,我們針對部分示范戶主要勞動力白天農忙和務工經商的實際,組織技術指導員充分利用晚上時間,進村入戶開展培訓,從而,提高了技術培訓的實效性。同時,我們還在縣電視臺設立了《農業科技入戶》欄目,通過技術講座、播放技術光盤等形式,在全縣進行廣泛地技術傳授。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共培訓技術指導員4次,達260余人次,印發技術資料6萬余份,播放技術光盤120多場次,發表視頻技術講座10多次,接受技術培訓的農民15000余人。通過培訓,提高了技術指導員和示范戶推廣應用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能力。
(五)把握關鍵環節,強化技術指導。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進入實質性階段后,我們根據玉米生產的關鍵環節,先后分別召開了四次全體技術指導員會議,對每個生產環節的技術指導工作進行了詳細安排。突出抓了三個方面:一是強化了玉米種植技術的指導。制定了《夏玉米直播技術指導方案》和《玉米田間管理技術早知道》,發放到每個示范戶。同時組織技術指導員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戶面對面地進行技術指導,使每項技術措施讓他們學得懂,用得上。二是實行了分類指導。針對玉米主推品種不一、播期不一的實際,對不同的玉米主推品種分別印發了種植技術意見,促進了玉米均衡生長和轉化升級。四是落實了玉米田間綜合管理技術。編印了《玉米配方施肥技術意見》、《夏玉米病蟲防治技術措施》等。五是積極創建了縣農業技術咨詢服務中心,實行農業專家輪流“座診”,及時解答農民在生產中的技術難題;開設了“農業科技110咨詢服務熱線”,隨時接受農民的技術咨詢。今年以來,累計接受農民技術咨詢600多次。
(六)嚴格落實政策,確保補貼到位。按照農業部關于農業科技入戶實行物化補貼的政策要求,我們嚴格落實了玉米良種物化補貼,將科技示范戶選定的主推品種和用種,由供種單位實行種子包衣后,在玉米種植前免費送到示范戶手中。全縣1000個示范戶、10025畝示范田,供應玉米良種5.3萬斤,折合補貼資金11.1萬元,畝均補貼11元,確保了物化補貼足額到位。
圍繞實施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我們把配方施肥作為一項主推技術,在農業科技入戶項目中大力推廣。從5月份開始,我們組織技術人員先后在100個示范村,隨機提取土樣310個,免費對土壤氮、磷、鉀等8項指標進行化驗。根據化驗結果,分別確定了10個示范鄉鎮不同區域的肥料配方,并在山東農業大學肥料廠定向生產了“農業科技入戶玉米專用肥”500噸,以每100斤專用肥補貼10元的標準免費送肥到戶,共補貼資金10萬元。
(七)延伸入戶內容,拓展服務空間。為進一步把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引向深入,延伸科技入戶內容,拓展技術服務的空間,探索多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方式,我們在今年科技入戶玉米示范工程取得顯著成效和一定經驗的基礎上,經縣政府批準,借助國家優質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在10個示范鄉鎮、2個項目重點鄉鎮又組織實施了小麥示范工程。按照上級有關良種補貼的政策和要求,先后制定了實施方案,確定了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落實了每畝小麥良種補貼10元的政策,共補貼資金10余萬元,示范面積1萬多畝。為提高小麥的種植及管理水平,秋種前,我們及早制訂了小麥生產技術指導意見,組織技術指導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將技術要點和管理措施落實到戶、到人、到田。秋種之后,針對我縣秋種期間陰雨天氣較多、土壤濕度過大,給小麥生長帶來的不利影響,切實加強了對小麥的分類指導和田間管理,促進了小麥苗情轉化升級。為提高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等主體人員的技術水平,12月8日,又邀請了山東農業大學小麥專家于振文教授舉辦了全縣農業科技入戶小麥種植技術培訓班。縣農業科技入戶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各鄉鎮鄉鎮長、分工鄉鎮長、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農技站站長,示范村支部書記、部分示范戶代表,全體技術指導員,農口有關部門分工負責人、業務科站長和農業局全體干部職工,共計500余人參加了培訓班。
二、取得的成效和體會
綜合評價我縣農業科技入戶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玉米增產增收效果顯著。通過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推廣與應用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效果顯著。9月20日,由國家農業部組織的全國農業科技入戶玉米測產驗收委員會,對我縣承擔的科技入戶玉米示范工程進行了測產驗收。結果表明,1000個示范戶10025畝玉米,平均單產達到506.6公斤,比2004年全縣平均畝產421公斤,畝增85.6公斤,比2005年全縣預計單產450公斤,畝增56.6公斤;比非示范戶平均單產467公斤,畝增39.6公斤,比前三年全縣平均畝產416.5公斤畝增90.1公斤,按當前市場價每公斤1.2元計算,平均畝增收108.12元。通過推廣應用種子包衣、直播、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技術,示范戶比非示范戶平均每畝減少成本38.5元(其中畝減少肥料投入約33.5元,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畝節支5元)。示范戶畝享受種子、肥料補貼共21元,每畝增收節支167.6元。10025畝玉米示范田總增收節支168萬元。
(二)示范戶科技素質明顯提高。通過農業科技入戶,使示范戶基本掌握了選用優質品種,推廣應用先進技術,示范戶科技素質明顯提高,示范戶帶動輻射戶,輻射戶影響一般戶,戶戶都有科技明白人,形成了科學種田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局面,改變了過去農業生產疏于管理、粗放經營的做法,使許多農民增強了“學科技、用科技的觀念,提高了自覺運用農業先進技術的能力。
(三)技術隊伍得到了鍛煉。農業科技入戶的實施,為技術指導施展才能搭建了一個寬闊地平臺。技術指導人員在對示范戶進行技術指導、傳授農業新技術的同時,也對農民群眾的需求有了更多的了解,豐富了農村工作經驗,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技術推廣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
(四)科技推廣斷層得到彌合。通過科技入戶,構建了縣、鄉(鎮)、村(戶)三級科技推廣、示范服務體系,實現了“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使科技與生產直接對接,暢通了科技傳遞渠道,初步解決了長期困繞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瓶頸 ”,有效地解決了農業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農業技術成果轉化“最后一道坎”的問題。
(五)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在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作期間,農業部、省、市有關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先后多次來我縣調研、指導工作,對我縣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認為:“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工作扎實,措施到位;培訓形勢靈活、入戶模式新穎、物化補貼到位、宣傳形式獨特;縣、鄉人員真正發揮了作用,農業科技成果得到應用,確定達到了科技入戶的目的。”農業科技入戶使農民得到了實惠,深受農民歡迎,很多農民通過技術指導員或電話、信件等方式,要求參與科技入戶,加入科技示范戶隊伍。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每日農經”,山東電視臺“新聞聯播”、《農民日報》、《大眾日報》、《泰安日報》、中國玉米網、山東農業信息網等新聞媒體對我縣農業科技入戶工作作了宣傳報道。由于我縣農業科技入戶工作成效顯著,今年,被省農業廳推薦為“全國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先進縣”。
回顧總結一年來的科技入戶工作,我們深深體會到:
(一)正確認識科技入戶的重要意義,是確保試點工作成功的根本。實施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目的是轉變農業技術推廣方式,構建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機制,促進農民增收。在實施科技入戶中,我們拋棄以往就項目抓項目的觀念,確定了以科技入戶為總抓手,積極探索多層次推進科技推廣、多方位延伸科技入戶的工作理念。在認真實施玉米示范工程的同時,積極開展了小麥、瓜菜等示范項目,在抓好產前、產中技術服務的前提下,并注重了產后的信息服務,使得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由單一的技術推廣示范向綜合方面拓展。
(二)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是實施科技入戶工作的基礎。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堪稱農業上的“天”字號工程,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對此,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從組織領導、工作協調、資金扶持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項目實施期間,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和部署科技入戶工作,明確指出,要把科技入戶工作抓好、抓實,切實抓出成效。尤其在項目資金尚未到位的情況下,縣政府安排啟動資金用于前期準備工作,保證了工作的正常運轉。農業部、省、市領導和專家先后四次來我縣檢查指導科技入戶工作,提出了許多指導性意見。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為實施科技入戶工作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確保了科技入戶工作的開展。
(三)示范鄉鎮、村、戶的密切配合,是做好科技入戶工作的前提。農業科技入戶工作涉及縣、鄉、村、戶四個層面。組織實施好這項工作,靠的是鄉鎮、村、戶的積極協作和密切配合。農業科技入戶示范項目確定之后,各示范鄉鎮都非常重視,并結合本鄉鎮承擔的任務,正確處理各方面的關系,積極配合縣農業部門開展工作。各示范村“兩委”班子,積極為技術指導員入戶搞好協調與服務,起到了“橋梁”和“紐帶”作用,為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創造了條件。
(四)技術指導員業務水平的高低,是決定科技入戶工作成效的關鍵。技術指導員和示范戶是科技入戶工作的主體。技術指導員業務水平高低,決定著技術推廣的程度和科技示范戶應用先進技術的能力。為了建立一支技術過硬、工作扎實的技術推廣隊伍,我們多次組織技術專家和技術指導員,召開專題研討會,探索技術難題,把握技術要領。同時,邀請省、市農業專家、教授有針對性地舉辦技術講座,提高了廣大技術指導員示范戶推廣和應用先進技術的能力。
(五)行之有效的入戶方式,是確保科技入戶工作到位的保證。我縣農業科技入戶工作任務既有平原鄉鎮,也有山區和庫區鄉鎮。由于工作面廣量大,交通問題是制約進村入戶的一大難題。為確保技術工作到位,縣、鄉技術指導員克服困難,積極采取接站式、互助式和預約式等形式探索出了進村入戶的好方法,確保了技術人員、良種良法、技術要領三到位。
(六)強化調度和督導,是實現科技入戶任務目標的必要手段。農業科技入戶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應用先進技術,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為確保科技入戶目標任務的實現,我們在落實各項配套措施的同時,強化了對科技入戶工作的調度、檢查和督促。科技入戶辦公室定期召開專家組成員會、技術指導小組組長會,及時掌握工作進展情況與此同時,分階段召開全體技術指導員會議,總結工作,提出問題,部署任務。通過采取這些措施,推動了科技入戶工作的平衡發展。
(七)建立現代化的檔案管理機制,是提高科技入戶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在實施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過程中,我們打破傳統文書檔案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化設備,積極創新,將技術指導員工作動態、示范戶生產活動等全部納入電子檔案,不僅實現了檔案管理工作規范化、現代化,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八)拓寬信息網絡渠道,是增強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社會透明度的有效途徑。為準確反映我縣農業科技入戶工作,我們利用農業信息網,設立了農業科技入戶網頁,聯接了“中國農業信息網”和全國農業科技入戶信息網,隨時向上級傳遞工作進展情況,及時了解科技入戶活動動態,提高我縣科技入戶工作的透明度,增強了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預見性。一年來我們為中國玉米信息網、山東農業信息網提供信息69條。
三、存在的問題及下步打算
我縣的農業科技入戶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科技示范戶之間、示范村之間、示范鄉鎮之間在工作開展中還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技術指導員隊伍業務素質不整齊,部分技術指導員實踐經驗不足,知識掌握的不夠全面;對科技示范戶的培訓還需進一步加強。
根據我縣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實際和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下步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抓延伸。在繼續抓好玉米、小麥示范工程的基礎上,積極向花生、大豆、經濟作物和農村能源建設方面延伸,多層次擴展科技入戶領域,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經驗。同時,圍繞實施“兩湖一河”流域農田“兩減三保”行動計劃,強化對示范項目實施的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
(二)抓培訓。圍繞延伸科技入戶,全面、系統地對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能考核,并結合“新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擴大培訓范圍,使更多的農民都能掌握應用農業先進技術,促進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的普及應用。
(三)抓示范。繼續抓好農業科技入戶核心示范區,超高產田和新品種展示田建設,使其成為農民學用先進技術的田間課堂,滿足農民眼見為實的示范效果。
(四)抓創新。在繼續抓好“農業技術咨詢服務中心”的基礎上,積極創辦科技服務大廳;進一步完善科技書屋建設,擴大范圍,力爭使每個示范鄉鎮都建有一處農民科技書屋,為農民學科技提供服務、創造條件。
總之,我縣的農業科技入戶工作僅僅是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當前和今后我們所面臨的任務仍非常艱巨,我們一定再接再厲、扎實工作、開拓進取、積極創新,努力使我縣的農業科技入戶工作再上新臺階,再創新佳績。
【縣農業科技入戶玉米示范工程總結表彰大會工作匯報】相關文章:
XX縣農業局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實施方案08-12
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工作總結匯報08-16
服務示范工程工作匯報08-24
**縣工作匯報08-12
鄉鎮農業科技示范場項目建設工作總結08-15
縣春季農業科技服務活動方案08-24
縣投資工作匯報08-12
縣林業工作匯報08-12
創建示范高中工作匯報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