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糾風工作領導責任制情況匯報
今年以來,呂女雙縣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紀委五次全會、自治區紀委七次全會、自治區人民政府廉政工作會議及地委、行署糾風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縣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這個主題服務,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糾建并舉,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管行業必須管行風”的要求,推進了糾風工作的深入開展,現將我縣糾風工作開展情況簡要匯報如下:一、認真傳達貫徹上級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安排部署2005年糾風工作
自中紀委五次會議、自治區、地區反腐糾風工作會議召開以后,我們迅速傳達學習了會議精神,并結合我縣實際,本著早計劃、早動員、早安排、早落實的原則,召開了呂女雙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會議全面總結了2004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糾風工作,對2005年的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會上,政府縣長與16個糾風重點單位簽訂了《糾風工作目標責任書》,確定人民醫院門診部、城鎮工商所、交警隊等10個單位為牽頭創建“行風建設示范窗口”單位,并為經貿委、農業局兩個行風評議“回頭看”單位聘請了16名行風評議員。制定下發了《2005年度糾風工作安排意見》、《2005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領導干部責任分解》、《反腐敗糾風各項任務牽頭單位責任分工意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實施細則》、《責任追究辦法》等文件。各鄉(鎮)、各部門(單位)也及時制定實施方案和相關制度,充實工作機構,落實工作人員,責任明確到人,層層簽訂糾風目標責任書300份,確保了糾風工作全面開展。
二、加強領導,強化責任,建立一級抓一級的責任體系
糾風工作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三項格局之一。縣委、政府始終把糾風工作作為實踐“三個代表”、打造廉潔高效政府、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推進依法行政、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為經濟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服務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
(一)把好領導環節,確保組織到位。今年我縣把糾風工作作為樹立政府形象的一項重要工作,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配合齊抓共管的局面。政府分管領導把糾風工作作為落實領導干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重要內容,按照責任制的內容和要求,每半年對分管單位和部門的糾風工作進行檢查考核,做到職權行使到哪里,糾風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二)把好責任環節,確保職能到位。政府把糾風工作作為部門、行業“一把手”工程,認真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和“管行業必須管行風”的要求,充分調動部門、行業工作積極性,認真落實糾風工作任務。在具體工作中,按照2005年制定的糾風工作計劃,進一步明確了責任主體,細化了各成員單位的職責和工作內容,加強了相互間的協調聯系,使各單位在糾風工作中找準自已的位置,避免了越位、錯位和相互推諉現象的發生。
(三)把好落實環節,確保責任到位。一是實行糾風工作“雙簽書”制度。部門和行業的主管單位既與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簽訂責任書,又與縣人民政府簽訂責任書;各鄉鎮的基層站(所)既與縣直各業務主管部門簽訂責任書,又與鄉鎮人民政府簽訂責任書。并對責任狀做了進一步的細化,使考核指標更切合實際,也更具針對性。二是實行鄉、鎮基層站(所)“雙評議”制度。鄉鎮人民政府、縣直各部門和行業主管單位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確定鄉鎮基層的行風評議單位,采取“以塊為主搞評議,以條為主抓整改”的工作思路,共同開展站所行風評議工作。三是對基層站(所)糾風工作實行“雙考核”。即鄉、鎮人民政府、縣直各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年終根據年初所簽責任書,分別對鄉鎮基層站所的糾風工作進行考核。形成了糾風工作一級抓一級,與經濟工作、業務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全面落實的工作機制。
(四)把握雙向對接環節,確保監督到位。縣糾風辦從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個體私營業主中聘請了16名義務監督員,并制發了督查證。對監督員進行了分組分工,明確監督職責、監督內容,監督員與被監督單位的權利、義務,開展工作的方法和要求等;對本年度的重點評議單位開展百人問卷調查,對上年度的重點評議單位進行跟蹤督察,通過監督員與被監督單位開展經常性的雙向對接,保證了群眾性監督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抓好專項治理
(一)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農牧民負擔不反彈。一是加強領導,明確責任,不折不扣地落實減負政策,確保農牧民負擔明顯減輕,不反彈。二是加強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禁止強行以資代勞。三是加大村級財務審計。今年,我縣加大了村級轉移支付力度,要求各鄉(鎮)轉移支付資金的50%轉移分解到各村,并對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專項監督檢查,加強對專項資金的審計力度,各鄉(鎮)農經站也對村級轉移支付資金進行了審計,審計面達到100%,確保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四是狠抓村務公開工作。根據《關于印發呂女雙縣村務公開辦法的通知》和《關于切實做好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認真做好各村村務公開工作。目前,全縣114個村已全面實行村務公開制度,其中,按照農經局統一制作規范性公開的村達60個,一般村務公開的村56個,并對村務公開實施 “陽光”操作,增加了村政務、財務公開的透明度,沒有出現任何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和亂罰款的現象。五是不得出臺涉農政府性基金、集資等收費項目或提高原有的收費標準。六是堅決糾正農牧民負擔轉移現象,絕不允許將收費對象由農牧民向農村中小學生轉移,將收費向罰款轉移。七是加強和規范農村建筑工程市場管理,防止工程項目暗箱操作、虛高定價等現象發生。五是加強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力度,多次組織專門的檢查組深入到各農資銷售點開展執法檢查,嚴禁假冒偽劣農資產品上市銷售,使上市農產品合格率達100%。六是把握政策界限,妥善處理村級債權債務。今年,各鄉(鎮)農經站對村級債務開展了全面清理,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制定了具體計劃,采取先掛帳的辦法,根據債務的性質和構成,能剝離的剝離、能核銷的核銷、能盤活的盤活,先摸清底數,后明確責任。目前,全縣除庫勒拜鄉外,其余各鄉(鎮)均已完成債權債務清理并已公布。七是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競標工作。年初,縣委基層辦、縣農經局聯合制定了《呂女雙縣全面開展農村集體經濟資產公開競標承包經營的通知》文件,要求各村按照公開、公平的原則,對農村集體經濟資產實行競標承包,把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納入規范化管理。
截止上半年,我縣共為農牧民減負275.5萬元,人均減負54元。
(二)深入開展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今年,我縣從源頭上嚴把收費關。一是在開學前,由教育局牽頭,物價、監察、財政、糾風等部門配合,對全縣中小學校長、學區主任進行了培訓學習,明確了收費責任。二是建立治理教育亂收費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在教育系統實行“四項措施、三項要求”制度,進一步規范收費行為。同時,對全縣中小學教輔用書做出了“一生一課一輔”的規定,全縣各中小學均嚴格執行“亮證收費”、“憑卡收費”、“統一中小學用書目錄”、“統一收費與管理”四項制度。三是實行責任追究制。教育局、中小學校、各班級逐級簽訂教育收費責任狀,進一步明確職責,對沒有盡到責任、有亂收費行為的,依照情節輕重進行處罰。四是向學生家長及全社會宣傳收費政策。各校均設立了公示欄,將收費項目及其標準、依據進行了公示。
2005年以來,縣糾風辦會同有關部門對教育系統組織了多次檢查,及時糾正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三)認真抓好醫療市場整頓工作。在加強糾正醫藥購銷中不正之風的專項治理工作中,我縣狠抓“回扣”、“讓利”等不正之風,加大整頓醫藥市場秩序力度,將涉嫌行賄、推銷假冒偽劣藥品的企業和個人,一律列入“黑名單”,要求全縣醫療機構不得與其有業務往來,確保人民群眾用藥安全。今年我縣共查處違法案件18起,涉案金額3061.7元,查沒違規藥品、器械價值1361.2元,沒收違法所得1702.7元,罰款13993元。并查處了3起流竄行醫診療的違法診療活動,依法沒收非法藥品26種,價值2500余元。
(四)進一步加大減輕企業負擔工作力度。今年,我縣定期召開減輕企業負擔領導小組聯席會議,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并從減輕企業負擔各成員單位抽調工作人員,在全面總結2004年開展的企業減負“回頭看”活動的基礎上,會同物價、審計、稅務、工商等部門分別從確定的企業廠務公開重點企業內部著手,對企業收費等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檢查,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預防“三亂”現象的發生。同時,在縣、鄉(鎮)兩級建立了企業負擔監測聯系點,為全縣重點企業聘請了20多名減輕企業負擔義務監督員,公布了監督電話,定期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和建議,切實把企業減負工作落到實處。
(五)治理公路“三亂”,鞏固全縣所有公路無“三亂”成果。為進一步落實治理公路“三亂”各項政策規定,監察局會同公安、交通等部門對縣鄉公路先后進行了多次明查暗訪,進一步鞏固了全縣公路無“三亂”成果。并開展了以治理公路三亂為主要內容的文明樣板路創建活動,不斷規范路政、運管、公安交警等部門的執法行為和管理行為。
(六)加大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檢查力度。我們采取多種措施,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婚喪嫁娶管理的規定》,做到了婚喪嫁娶新辦簡辦。進入8月中旬后,針對宴請之風有所抬頭這一情況,監察局與有關部門一起利用下班時間,不間斷地對各酒店、賓館進行明查暗訪、突擊檢查,沒有發現超標準大操大辦宴席的現象。今年縣、鄉還繼續出臺了領導干部辦理婚喪嫁娶實施辦法和申報制度,對宴請桌數、人數、錢數做了明確的規定。在十一期間,我縣還在新建的文化廣場為15對各族新人舉行了盛大的集體婚禮,在全縣逐步形成婚喪嫁娶新事簡辦的良好風氣。
(七)切實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為確保農民工工資及時發放到位,今年,縣監察局會同勞動人事局、建設局等有關部門嚴格按照自治區及地區有關文件精神,要求施工用工單位建立和健全農民工最低生活保障金專戶,進一步完善農民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止目前,全縣共清欠農民工工資4700元,已開工建設的14個建筑工程隊為農民工繳納最低生活保證金27萬元,杜絕了建筑工程拖欠民工工資現象的發生。
(八)加大對低保資金發放情況的檢查。今年,我縣對低保工作實行動態管理,在年初,在全縣享受低保金的家庭進行了一次詳細的摸底調查,對5種不符合享受低保待遇的人員取消了低保待遇,截止目前,共查出不符合享受低保待遇352戶1103人,減少低保資金支出159551元。
四、加強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工作力度
今年我們按照中紀委五次全會的要求,以“權、錢、人”為重點,建立和完善公共權力運行程序,規范政府行政行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全面落實“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今年,我縣不斷加大對“收支兩條線”的管理力度,多次組織財政、監察、物價等部門開展了清理行政事業性票據、收費項目、罰沒收入入庫、預算外收入上繳、銀行帳戶等一系列工作,對各單位的收費項目、收費規模、收費標準、收繳程序進行了全面清理。在清理中,清理出了交警大隊使用非法印制的收款收據收費金額118874元,分別對該單位和直接責任人處以5000元和300元的罰款,現罰款己全部入庫。
(二)進一步加快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今年我縣在2004年對20個代表性單位推行非稅收入改革試點的基礎上,將除法院、交警大隊以外的所有非稅收入單位全部納入非稅收入網絡管理范圍,截止目前,共納入非稅收入單位37個,占全縣應納非納管理單位的95%,收取非稅收入314萬元。同時,繼續整頓和規范各單位的銀行帳戶,嚴禁設立帳外帳、“小金庫”,嚴懲作假帳行為。
同時,認真落實《招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截至目前,共完成招標項目9項,工程造價1534.66萬元,建筑面積25959.91平方米;實施政府集中采購招投標4次,詢價采購和分散采購45次,采購預算資金328萬元,采購資金298萬元,節約資金30萬元,節資率達9.15%。
(三)繼續抓好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認真執行《呂女雙縣經濟責任審計實施細則》、《呂女雙縣關于落實審計決定的實施辦法》和《呂女雙縣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實施意見》,切實加大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執法力度。實行縣紀委、組織、監察、人事和審計五部門經濟責任審計聯系會議制度,使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軌道。2005年,我縣共完成審計項目21個,涉及到32個單位,共查處違規資金934萬元,查出管理不規范資金991萬元;應上繳財政48萬元,已上繳財政17.6萬元。
(四)加大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監督檢查力度。今年,我縣繼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創造公開、公正、公平的選人、用人環境,完成了城管大隊招考人員的報名、考試、面試、體檢等全過程監督工作,共有24名復轉軍人報名,錄用6人,通過督察沒有發現違規行為。
(五)穩步推進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試點工作啟動后,改變了國庫資金撥付方式,解決了國庫資金多環節撥付、多戶頭存放形成的大量庫外沉淀和閑置浪費,達到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目的。截止8月底,我縣共發生直接支付20筆,涉及金額367891.83元;授權支付98筆,涉及金額343747.72元。我們將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按照分布實施的原則,計劃在10月份再納入20個試點單位,逐步擴大試點范圍。
(六)進一步做好黨政機關公有資產的登記清理工作。2005年,我縣重新修改了《呂女雙縣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對國有資產的新增和處置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并將管理辦法列入當年繼續教育的課程,使我縣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上一新臺階。3月初,縣財政局和機關事務管理局按照財務規定及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對全縣的預算單位的固定資產進行了盤點,共清查核實固定資產4158件(臺),資產總額5329.4萬元,其中:盤盈資產222件(臺),金額372.5萬元;待清理報廢資產533件(臺),金額131.2萬元;盤虧資產28件(臺),金額64.4萬元,針對產權登記中出現的有物無帳、有帳無物、帳實不符等問題,及時進行了調整和帳務處理。并利用81個行政事業單位已納入會計核算中心統一核算、統一管理的有利時機,對清理后的資產積極推行固定資產卡片制度,使各單位的卡片帳、核算中心財務帳和國資辦的分戶檔案帳帳相符、帳卡相符。
(七)開展改善投資軟環境的行政效能執法。為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的《關于印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改善投資軟環境的若干規定的通知》,我們以轉變政府職能為目標,重點加強對行政審批的監督檢查。同時對工作落實不夠“重收費、輕服務”、辦事拖拉、推諉扯皮、工作效率低下等“錯位”、“缺位”現象采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一是提供優質服務。凡是與投資者和基層群眾聯系密切的部門都要設立便民服務窗口,盡量讓投資者和群眾少跑機關、少費時間、少耗精力。二是簡化行政審批程序。三是建立嚴明的工作機制。四是積極推行依法行政。五是強化監督約束機制。
五、認真開展黨政機關作風評議和鄉、鎮站(所)行風評議工作
(一)提高對機關作風評議工作的認識。組織廣大群眾對黨政機關、執法機關開展民主評議作風工作,把機關作風的評議權交給群眾和被服務對象,動員全社會各方廣泛參與,充分發揚了民主。一方面,拓寬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思路;另一方面,也促使行業部門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結合起來,更加重視群眾的呼聲和要求。
(二)認真開展鄉鎮站所行風評議工作。今年上半年,全縣評議基層站(所)9個,評議率達到90%。同時,進一步規范了評議工作,確保評議工作程序嚴謹,評議結果真實可信,使行風評議活動既轟轟烈烈,又井然有序。
(三)在機關作風公開評議時,縣委、政府分管領導親臨現場聽取群眾的呼聲和要求。在鄉鎮站所的行風評議工作中,鄉鎮黨委、政府分管領導也親臨評議現場參加群眾評議活動,加大了評議工作的影響和效果,增強了人民群眾參與的信心和勇氣,也引起被評議單位領導的重視,有效促進被評議單位及時整改存在問題。
(四)把群眾意見作為衡量部門、行業糾風工作的最重要標準,凡群眾測評滿意率低于70%的,直接確定為糾風工作不合格單位。
六、認真開展“行風示范窗口”單位創建工作
今年我縣結合本縣實際,把“行風示范窗口單位”創建工作納入全縣糾風工作的總體規劃中予以安排部署,對已掛牌單位實行動態考核,對創建工作開展好的單位積極向上級推薦。今年,我縣申報自治區級行風建設示范窗口單位10個,目前,供電公司已通過地區初驗達標。
七、加強執法監察工作
按照自治區、地區兩級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總體部署,圍繞我縣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認真開展執法監察,加強對政府機關及全縣公務員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監督,確保政令暢通。
一是加強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掛牌出讓的執法監察,全面推進土地有形市場建設,嚴禁各種規避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掛牌出讓的行為。今年,全縣共掛牌出讓土地使用權11宗,成交11宗,成交面積2.313公頃,合同成交價187.7萬元。
二是加強對建設工程項目的執法監察,推進《招投標法》的全面落實,進一步規范有形建筑市場,嚴禁有關領導干部和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干預工程發包,以及建設單位弄虛作假、規避招標,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變相出賣資質,“掛靠”、轉包等違法違規行為。
三是加強改善軟環境行政效能監察工作,要求各單位、各行業管理部門建立首問負責制、審批限時制、辦事承諾制、政務公開制和行政過錯追究等制度,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政府部門尤其是行政執法部門的效能建設工作開展檢查、評議活動。
四是開展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落實各級領導和相關單位的責任制,建立安全生產監督檢查的長效機制。
今后,我縣將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及自治區、地區糾風工作的整體部署,結合實際,進一步增強糾風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促進我縣糾風工作再上新臺階。
【糾風工作領導責任制情況匯報】相關文章:
醫院關于糾風治理的情況匯報08-12
國土資源局糾風工作情況匯報08-12
貫徹縣糾風工作會議精神情況匯報08-12
糾風工作總結08-13
黨風廉政責任制情況匯報08-24
糾風專項治理工作第二階段工作情況匯報08-12
縣領導包村工作情況匯報08-12
醫院糾風工作總結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