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依法治校的幾點思考
依法治教是黨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國方針在教育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教育的三大組成部分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學校作為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社會組織和機構,是實施教育的主陣地,因而加強學校的管理工作,實行依法治校是實施依法治教的關鍵,是依法治教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一個切入點和突破口,以此為契機,展開依法治校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更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依法治校,就是在民主的基礎上,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尤其是教育法律法規的規定,運用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等來治理學校、管理學校的各項事務,使學校的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
一、依法治按提出的依據
首先,它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已成為我國的治國方略。當今世界,經濟迅速發展,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各國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已經加入,與時俱進,國際國內形勢要求我們的一切工作必須依國際慣例,遵守共同的規則,我們的法制建設必然也要和世界接軌,依法辦事,依法治理,因此對培養適應社會發展人才的學校而言,依法治校,責無旁貸,勢在必行。
其次,它是完備的教育法律法規體系的客觀要求。時至今日,我國已先后頒布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為基本法,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在內的部關于教育的法律,項教育法規,各級人大政府部門也分別制定了有關的教育法規規章,雖然教育立法工作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但已形成了上至憲法下至規章的較為完備的教育法律法規體系,這些法規的健全,客觀上也要求學校的工作要依法辦事,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證,真正實現了有法可依,迫切要求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再次,它是教育管理理論發展的必然趨勢。依法治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教育理論中的學校管理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的結合。強調學校的辦學自主性、主體性,必須從理論上明晰學校及學校內部職責范圍,即權利和義務,而權利和義務正是教育法律所調整的核心內容。因此,必須明確依法治校的主體、內容、途徑等要素,這樣才能去指導實踐,增強實際工作的可操作性,從而也會更加豐富和發展學校管理的理論,增強實踐操作和理論發展的互動性,形成良性循環,深化理論,推動實踐。
第四,普法工作的成果為依法治教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現實的群眾基礎和思想基礎。經過了三五普法宣傳教育,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已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法律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顯現,各級各類學校的普法教育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性的成果,所有這些為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奠定了群眾基礎、知識基礎和思想基礎。
二、依法治校的主體和內容
這是實現學校的法制管理工作的關鍵和核心所在。只有明確了主體,才能明確學校管理工作的權利義務;只有明確了內容,依法治校的工作才有目標和方向。
從廣義上講,凡屬教育活動所涉及到的主體均可看作依法治校的主體,諸如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各級政府及其所屬行政部門尤其是教育行政機關、各級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公民等各種主體;從狹義上講,學校內部工作所涉及的主體,簡單地講,就是學校,具體而言諸如校長、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教師、學生、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等均在其列。
明確了主體即是明確了內容。從學校管理學角度而言,凡屬學校管理的一切范疇,均屬依法治校的內容,諸如學校行政管理、教學工作管理、體育工作管理、德育工作管理、勞動教育工作管理等從法律角度而言,凡是學校管理主體依法應享有的權利和應承擔的義務均可看作治校的內容,諸如學校的權利義務、教師的權利義務、學生及家長的權利義務等等,而這些在教育相關法律條文上都有明確規定。比如,學校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招收學生和其他受教育者等權利和遵守法律法規、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執行國家教育教學標準、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維護受教育者、教師及其他職工的合法權益等義務。
三、依法治校的實施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明確了依法治校勢在必行,關鍵在行。
首先,轉變觀念,形成正確的工作指導思想。各級行政領導,尤其是教育行政領導及學校管理者,更應充分認清當前形勢,由“人治”向“法治”轉變,以四五普法為契機,實現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依靠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轉變,提高全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法律素質,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水平。
其次,學校要依法設置,要建章立制。這樣學校工作才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諸如學校的設置要遵循法定程序,具備組織機構章程、有符合規定標準的教學場所及設施、有必備的辦學資金和穩定的經費來源等條件,須經教育主管部門的審核、批準、注冊或者備案手續。學校建立的規章制度須包括教職工和學生的人事管理制度及經費、收費及學校設施資產的財和物的管理,學校制度一經確定落實,須嚴格遵守、執行,禁原則上的靈活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再次,建立民主管理和監督制度。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實行校務公開,建立健全以教師為主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加強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使廣大教師有一種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參與學校的管理工作,堅持民主測評與集中決策相統一的原則。建立學生代表大會、家長代表大會及社會各界人士代表大會制度,廣泛征求不同意見和建議,接受來自校內校外的監督,及時調整工作,明確責權,使廣大教師和學生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實現學校的規范化、法制化管理和民主化管理的統一,推動其有條不索地開展工作。
最后,要想真正地實行依法治校,關鍵在于主體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而法律意識的提高和法律素質的養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法制教育,因此,我們應在原有普法成果的基礎上,以四五普法為契機,大力進行法制宣傳教育,使廣大依法治校的主體尤其是教育行政人員、學校領導及師生員工乃至家長積極投身于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和護法的活動。法制教育的內容要依學習者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經驗水平,選取各種法律尤其是關于教育方面的法律及相關案例作為執教內容,編寫適合不同階層的法律知識讀本。尤其是對學生這一特殊主體,更應充分重視法制教育。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因此,為適應形勢,應把法制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將法制課納入教學大綱,編寫統一教材,擴大法制課教學量,實現法制教育課堂化,配齊配強法制副校長和法制教師,使法制教育具有連續性和系統性,真正實現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建議法律課程從副課變成主課,要和思想品德課、政治課的內容區分開,成為一門兒獨立的學科,體現出應有的法制特色,利用課堂教學和多種形式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將依法治校與以德治校結合起來,實現法德并舉。
依法治校不僅要開展教育法制理論及其案例的研究,同時也要花大力氣研究各級各類學校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堅持兩條腿走路,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提高法制教育水平,最終形成教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校長依法治校,教師依法執教,學生依法治學的和諧有序的法制化學校。
綜上所述,本文探討了依法治校的依據、主體、內容和實施途徑,意在拋磚引玉,懇望各界人士展開討論,為依法治校工作獻計獻策,提供理論構想和現實依據,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真正實現依法治校,進而實現依法治教。
【依法治校的幾點思考】相關文章:
依法治校學習體會08-03
依法治校工作總結08-13
依法治校工作匯報08-12
依法治校工作總結08-16
依法治校工作匯報08-15
依法治校工作總結08-14
依法治校工作計劃08-14
依法治校先進集體材料08-16
依法治校自查報告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