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全市新農村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于全市新農村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2006年7月20日??
最近,根據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領導小組的安排,由市新農村建設8個專業工作組組成聯合調查組進村組、訪農戶、搞座談、看項目,對全市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一次專題調研。調研表明,全市新農村建設開局順利,來勢較好,但任務十分繁重而艱巨,需持之不懈地采取有效對策和措施長期抓下去,從而推進全市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和帶動農民增收。?
一、主要做法與成效?
1、各級各部門把新農村建設作為總抓手,進一步加強了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鞏固了農業的基礎地位。一是突出宣傳發動。各地把發動群眾參與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大事來抓,層層召開了動員大會或群眾大會,開展了“萬名干部下基層活動”,充分發揮各級新聞媒體的導向性,積極開辟《新農村建設專欄》,市、縣兩級共編發新農村建設稿件1.8萬多條。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到目前為止,全市13個縣(市、區)財政共安排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1800多萬元,其中溆浦、辰溪、靖州、會同、芷江等縣都在100萬元以上。三是落實工作措施。各地結合本地實際,在制定出臺《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制訂了示范村建設考核辦法、工作進度報告、村支部第一書記管理、督查督辦、目標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有效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2、立足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一是穩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全市落實優質播面230萬畝、雜交玉米42萬畝,同比分別增加5.8萬畝和5萬畝;建立無公害水果和優質稻基地50萬畝,新建優質柑桔基地6萬畝;引進優質蔬菜品種39個,建成蔬菜基地33個28萬畝。完成牛冷配7000多胎次,出欄三元雜生豬59.6萬頭,推廣稻田模式化養魚56.4萬畝。制定地方性生產標準5個,完成無公害農產品認證35個、“三品”認證20個。二是著力培植發展龍頭企業。1-6月,全市鄉鎮企業完成增加值48.2億元、工業增加值2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2%和10.6%;農產品加工完成銷售收入18.9億元,同比增長12.6%;新上泰格林紙、惠龍草業、綠興源糖業、小丫丫食品等4家規模企業和會同賢勝精煉油加工、湖南金珠米加工、芷江和翔芷江鴨加工3個大項目。三是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到目前為止,全市比較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273個,其中今年新培育發展21個;直接聯系農民9萬多戶,帶動農民人均增收48元。四是狠抓農村勞務輸出。截止6月底,全市培訓農村勞動力21.7萬人次,轉移農村勞動力64.8萬人,分別占全年任務的64%和85%;實現勞務收入18.3億元,同比增長8.9%。通過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農民收入繼續保持增長。1-6月,全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084元,同比增長73元,增長7.2%。?
3、各地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確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其示范帶動效應開始顯現。一是點上抓示范村。各地在確定示范村上堅持因地制宜、各有側重、多種類型、注重平衡,經層層申報篩選,共確定了50個示范村,其中建整扶貧村18個;共確定縣級示范村155個,下派村支部第一書記544人。每個市級、縣級示范村都確定了相應的領導聯系掛點,部門對口幫扶,力求抓好示范,增強帶動效應。二是區域上抓“一線一圈”建設。各地在抓好市、縣兩級示范村的同時,鶴城、中方、洪江、芷江等縣(市、區)立足交通較為便利、基礎設施相對較好、經濟相對發達的“一線一圈”(**城區周圍和懷黔高等級公路沿線)生態農業示范區建設,并把它作為新農村建設區域性的示范區。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重點啟動了2萬畝節水灌溉、31萬畝生態公益林、工業“三廢”治理、12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重點項目建設,組織開展了1000戶科技示范戶、100戶營銷大戶及5個文明鄉鎮、55個生態文明村、500戶文明戶的評比活動。三是大面上抓“三清”、“四改”。各地按照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從花錢少、群眾最容易辦到的事情入手,以沼 氣建設為切入點,組織干部進村入戶,幫助引導農民開展以“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四改”(改水、改灶、改廁、改欄)為主的村容整治工作,為下一步新農村建設打基礎。通過示范引導,“三清”、“四改”工作已在全市80%的行政村開始啟動。?
4、以“54321”為切入點,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發展,農村面貌有了初步改觀。根據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五通”、“四改”、“三清”、“兩解決”、“一提高”為切入點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思路,突出抓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發展。“五通”方面,通路有400公里縣到鄉公路、390個通暢通達項目、67個農村客運站點建設項目擠進2006年省計劃籠子,資金總額達2.4億元。已完成通村公路建設改造343.6公里,其中新建155.5公里,硬化道路219.2公里,完成農村客運站(點)建設16個;完成總投入4180.6萬元,其中上級投入2246.8萬元,群眾自籌1933.8萬元。通水已解決8個鄉鎮、24個村、1.9萬人的安全飲水,完成投入681.9萬元,其中上級投入460萬元,群眾自籌221.9萬元。通電已啟動第三期農網改造,農網改造入戶率達64.7%;今年已投入農網改造資金8568萬元,其中上級投入7620萬元,解決自籌948萬元。通訊今年新增農村固定電話3.4萬門,新增移動電話1.8萬門,分別占年度任務的51.4%和52.7%。通廣播電視今年新增農戶3.4萬戶,全市通廣播電視率已達81.3%。“四改”(改水并入“五通”)、“三清”方面,新建沼氣池4129口,占年度任務的28%,帶動農戶改廁3760個,改廚8600戶,改欄1.2萬間;完成清垃圾325萬噸,清污泥784萬噸,清路障3.4萬處,新建垃圾站(池)2571個。“兩解決”方面,解決就學爭取到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項目60所,專項資金3470萬元;已開工建設寄宿制學校18所,農村學校危房改造1.5萬平方米,完成投入1020萬元。解決就醫方面爭取到75所鄉鎮衛生院建設任務,上級投入1650萬元,已完成衛生院改造17所,完成投資613萬元。有會同、中方、芷江3縣被列為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參合農民達43.4萬人。通過“54321”工程的實施,全市農村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觀。如鶴城區石門鄉雙村村(現為區級示范村),村支部書記黃秀佳自籌資金110余萬元,硬化村到組公路4.6公里,通組公路硬化率達82%;同時,還上求下跑籌措資金20余萬元,組織村民積極推動“一池三改”,全村新建沼氣池38口,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5、加強村級民主管理,大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積極推進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一是突出抓好財務公開,夯實民主管理基礎。各地結合實際,著力于村級財務公開內容的標準化、公開方式的規范化、公開時間的制度化和公開程序的科學化等四項制度的建設。目前,全市的農村財務公開面達到了98%以上。二是深入推進村民自治,提高農民法制意識。目前,全市690個村建立健全了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占總數的95.6%;3620個村建立了村務監督小組,占總數的93.8%;3582個村建立了村民理財小組,占總數的92.8%。三是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大力開展健康有益的群眾文體活動。各地充分利用農民夜校等教育教學基地,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道德教育、道德評議活動,倡導愛國守法、文明誠信、團結在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廣泛開展了破除封建迷信、遠離“黃賭毒”活動,消除了社會不安定因素。組織發動農村文藝隊伍,利用各種節慶、民族傳統節日、農閑時間和農村集市,經常性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各具特色、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如靖州縣貫堡渡村上半年列支8000多元,組織了藍球賽、龍舟賽、演唱會,把群眾文化活動搞得紅紅火火。四是以“星級”評選為載體,大力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各地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廣泛開展了“科技示范戶”、“文明誠信戶”、“文明鄉鎮”、“雙帶雙強型黨員”、“五好村支部”以及“好婆婆”、“好媳婦”等星級評選活動,廣大農民群眾誠實守信、守法護法、公民道德意識明顯增強,農村打牌財博之風大大收斂,偷盜、搶劫、斗毆等治安刑事案件大幅下降,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少數地方群眾發動工作不到位,農民的主體地位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調查表明,廣大農民群眾對中央建設新農村的重大舉措尤為擁護和歡迎,對新農村建設的期望值很高,但等、靠、要的思想比較普遍,對于如何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動農民投工投勞建設自己的家園招數不多,措施不力,個別地方沒有什么實際動作,無所作為。?
2、一些地方“點面”工作不統一,對大面上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指導乏力,缺乏整體性。按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新農村建設工作既有“點”也有“面”,但在實際過程中,一些縣(市、區)“抓小放大”,所有的人、財、物力過度往示范村傾斜,忽略了非示范村的大面上工作,“點面結合”工作虛化,缺乏整體性和有效性。?
3、村級集體經濟十分薄弱,缺乏發展公益事業和改善基礎設施的實力和后勁。由于大包干“兩山變一山”時,將集體林場、果園等資產分到農戶從而造成集體經濟十分薄弱。據對新晃的調查,全縣沒有集體經濟的村為240個,占到93%。群眾非常迫切需要的改水修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難以正常啟動。?
4、有的鄉村各項工作不平衡,缺乏統籌科學性。中央提出的新農村建設是“二十字”方針,其“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相輔相承,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但一些地方在推進過程中不同程度地產生了“重生產輕鄉風”“重項目輕人文”、“重硬件輕軟件”等不良傾向,尤其是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工作較為滯后。?
5、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滯后,嚴重制約后續工作的開展。村莊規劃是新農村建設的“龍頭”,是必須著力走好的第一步棋。但由于資金匱乏,目前市級50個示范村僅完成10個,155個縣級示范村的規劃編制工作基本上還沒行動,對后續工作的展開造成嚴重影響,勢必影響全年計劃的順利完成。?
6、資金投入不足,工作啟動力度不大。截止目前,全市13個縣(市區)財政投入極為有限。由于資金投入乏力,融資渠道有限,特別是少數的市、縣后盾單位對示范村的“掛靠”不到位,幫扶資金和物質沒有落實,導致啟動工作力度不大,一些地方面貌依舊,沒有什么新的動作和起色
三、下段工作建議?
1、進一步抓好宣傳發動,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強化農民主體地位意識。要在宣傳發動的深度與廣度上下功夫,進一步加強《**市新農村建設網》、《**日報》、《**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對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力度,廣泛深入組織發動各級各部門干部進村入戶,抓好“支幫促”工作,幫助和引導廣大農民群眾深入領會、全面理解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二十字”方針,突出農民群眾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地位,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的主體意識,引導與激勵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來。?
2、進一步抓好辦點示范,著力做好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強化面上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全面開展,突出抓好“一線一圈”區域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推進。辦點示范要重點抓好市、縣級示范村建設,科學規劃布局,選定建設項目,確定扶持重點,落實扶持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扎扎實實地辦出成效來。全面推進要注重發揮示范村建設的示范帶動作用,著力做好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做好典型培育與總結宣傳工作,推廣“荊坪村經驗”、“雙村經驗”、“貫堡渡村模式”等一批先進典型經驗,真正通過示范村建設帶動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全面鋪開,切忌抓住了“點”忽視了“面”。要創新新農村建設共建機制,健全完善幫扶機制,推廣“企業結對幫扶”、“單位聯村共建”等模式,重點抓好 “一線一圈”區域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推進。?
3、進一步抓好農業產業發展和村級集體經濟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和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大力推進村容整治、鄉風文明、管理民主工作,實現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平衡發展。要依托特色資源優勢,實施優勢優先發展戰略,緊緊抓住推進新型工業化對農業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圍繞“電力、竹木、醫藥、食品”四大產業集群,打造“六大”農產品規模化生產基地,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創建農產品品牌,突出做大做強“電力、竹木、食品”三大農業支柱產業,著力在“一村一品”上下功夫,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實力。同時,要克服目前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的“重物質文明建設、輕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的傾向,大力推進村容整治、鄉風文明、管理民主工作,以“兩解決”、“一提高”為切入點,著力解決農村“就醫難”、“就學難”,抓好農民素質教育工作,努力培育新型農民,提高農民整體科技文化水平,實現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平衡發展。?
4、進一步抓好項目支撐,強化部門協調配合,增強新農村建設合力。要認真做好項目整合,積極向上申報項目,爭取立項支持,切實強化各級各部門的新農村建設工作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力度,強化對財政支農資金和新農村建設資金整合與捆綁使用的力度,增強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支持與扶助合力。? 5、進一步抓好示范村的村莊整治規劃制定工作,確保規劃先行的科學性和指導性。要按照“實用、實際、實效”和“少花線、多辦事、辦好事”的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建設、規劃、國土與相關部門的人員深入示范村,切實抓好村莊整治規劃的制定工作。在實際工作中,要因山因地因村制宜,充分聽取村組干部和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確保村莊規劃符合實際,切實可行
【全市新農村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建設新農村黨風廉正建設情況調查報告08-16
新農村建設情況報告04-25
在全市新農村建設大會上的講話08-16
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情況的調查報告08-12
新農村建設情況匯報08-16
新農村建設的情況匯報08-24
在全市新農村試點建設工作推進會議上的講話08-15
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的小結08-13
新農村建設調研情況匯報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