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前鄉鎮干部工作作風問題的調查報告
當前鄉鎮干部工作作風存在的問題困惑及其對策研究中共**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
當前鄉鎮干部工作作風存在的突出問題
1、在學風上存在虛浮應付,流于形式。 一些干部不重視自身的學習,學習的自覺性不高,不能很好地結合實際去學習。缺乏應有的政治敏銳性與鑒別力,不能從政治上、全局上、戰略上認識和處理問題。有的干部缺乏應有的本職業務知識,缺乏市場經濟、農業科技、法律等方面知識,不熟悉黨的方針政策,開拓創新能力不足,面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無法正確把握,新辦法不多,難以更好地服務群眾,引導群眾,更難以依法行政。政協聯絡員工作職責有待明確,所調查的12個鄉鎮政協聯絡員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業務是什么。有的干部手中拿的是高級計算機等級證書,卻字也不會打,有的連開機還不會。據調查,95%以上干部的學歷文憑同干部個人的實際能力與知識結構不相符合。
2、在干部駐村上,制度沒有落到實處。個別鄉鎮干部上班仍然存在“走讀”現象,認為國務院規定8小時工作制,下班后只要手機不關機,有事能馬上聯系,及時趕到,不影響工作就行。相當一部分干部蹲村極少,存在“走村”現象。現在交通方便,有些干部即便到村里也是報報到,轉一圈就回到了鄉鎮,幾乎都不在村里留過宿,沒有充分接觸廣大村組干部和群眾,與群眾交心少,對群眾的感情不深,“四同”形同虛設。有相當部分干部連村主干都不認識,開展工作滿足于當“郵遞員”、傳話筒,開開會,安排安排,部署部署,就認為把工作落實了。[找材料 到大-秘-書-網-www.da mishu.com-網上服務最好的文秘資料站點]有的干部所包聯的村,用“搖控”指揮,群眾長期見不到人影。個別鄉鎮主要領導更是沒有給干部下工作任務,只是對著上級文件,按著“搖控器”,坐鎮指揮調度。對上級領導和部門來檢查,每次卻絞盡腦汁匯報好的,負債也要盡力陪好,用好酒好煙招待,誰都不得罪,想的是討好升遷,不是重大事情干脆不下鄉,怕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3、在服務職能上,思想沒有實現轉變。有的干部習慣于用計劃經濟體制的思維方式來做農村工作,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不同程度地存著,對農村工作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認識不清,對農村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缺乏深層次思考,拿不出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找不到解決辦法,不總結別人經驗,自己又創造不出經驗,動輒耍態度,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現在大部分鄉鎮干部除了抓計劃生育外,就認為無權、無錢、無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肯做。對群眾缺乏深厚感情,指導工作指手劃腳、指責訓斥,無耐心,不做細致工作,不懂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高高在上,傷害了群眾感情,影響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聲望。有的干部雖然下了基層,卻是走近的,看好的,訪富的,停留在聽聽匯報,走走形式上,沒有真正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沒有真正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工作號召多,應付多,做表面文章多,下功夫真抓落實少。一些干部辦事扯皮、拖拉,“三亂”現象仍沒有根除,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制度、法律貫徹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些領導干部辦事講關系,處事不公正,遇到矛盾往下壓,遇到困難繞道走,承諾的事情不兌現,嚴重挫傷了基層干部的積極性;有些干部違反國家法律和黨的紀律,影響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
4、在干部管理上,存在重罰輕管現象。調查顯示,大部分鄉鎮在干部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經濟制裁,輕教育引導的現象,缺乏“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鄉鎮考核干部政績的標準體系還很不健全,常常關注的是計劃生育有沒有問題、綜合治理、安全生產出不出事,上級通報了沒有,完全忽視了干部自身建設情況,使政府內部管理成了制度的盲區。大部分鄉鎮都相應建立了的各項工作制度,最注重的是經濟制裁制度。在落實制度上,尤其在落實經濟制裁制度時,不管清紅皂白,就是一刀切,很多時候在無意中挫傷了干部的積極性。有個干部,在一個周末被安排值班,可家人生病到吉首住院,他不得不請假,結果他只好按制度規定交60元罰金。鄉鎮缺乏對干部正確的教育引導,正確應用激勵機制,只注重工作結果,不注重與干部交流思想,了解干部真實想法,指導干部怎樣開展農村工作,較少和干部交心談想法,談看法。鄉鎮大部分干部只是被動地執行領導的命令,從而形成只要事辦了,事辦得好不好并不重要,進而導致各項工作只是浮在表面上,也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敷衍應付了事,這就讓一些干部養成不思進取,安于現狀,消極應付,平庸渡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有些干部說:“我們即使做的再好、再突出,只不過為領導爭了面子工程,政績工程,領導可以往上升遷,我們留下來為下任領導繼續革命,我們圖的是什么呢?”,這樣,一些干部總是精神不振,事業心不強,工作得過且過,自由主義嚴重;一些干部工作方法簡單,推崇農村工作、基層工作是“三分道理,七分蠻”,嚴重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
當前農村鄉鎮工作所面臨的困惑
1、縣直部門利益嚴重,攤派或變相攤派太多,鄉鎮經濟難以承擔。殘疾人就業保險、生育保險、城鎮居民失業保險及報刊雜志等都要鄉鎮財政承擔,而年初縣財政又沒有預算。如去年醫保中心要竿子坪政府單位交生育保險6600元,如不交,就扣醫療卡,且老干部住院不報帳。同時還交了殘疾人保險6600元,竿子坪政府一年就要交13000多元。兩林、臘爾山政府干部還沒見到醫療卡的樣子。,此外,還有防洪救災等不知名目的捐贈,財政直接扣工資,每個月工資被扣多少,扣什么卻不知道。干部培訓太多,費用不少,少則百元,多則幾百元,可是要求不嚴,作用不大。如此種種,干部頗有微詞,很多鄉鎮連辦公經費都難以保證。如木里鄉書記、鄉長到吉首為村民辦事,從早上起,直到下午五點多鐘才到一個快餐店吃了個5元便餐,剩點酸菜還打包留到第二天早上和饅頭一起吃。
2、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急待解決。很多鄉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電、路、房問題,尤其是并鎮后的鄉鎮干部住房問題特別突出,三拱橋、吉信、木里、臘爾山等鄉鎮還是3~4個干部共擠住一間房,或干部在外租房的現象已經不是個案。臘爾山和木里還沒有通上自來水,每天干部的飲用水都是靠肩挑背馱,木里鄉鎮食堂大師傅,為保證干部的按時開餐,每天天不亮就起來挑水,起遲了,就得讓老百姓先挑,這樣干部就不可能按時吃上早餐了。臘爾山還有部分干部擠在一棟危房里過,天晴月光灑進床上,雨天雨水流到床上。農村不通公路或通了簡易的公路,路況極差,不是農民買不起好車,是不敢買好車,這樣一則導致交通危隱患,危險性更大;二則也加大了計劃生育的難度,農村不通公路,出門就是山,農民生活生產勞動都少不了強壯的勞動力。竿子坪紅獅村群眾說:“干部講我們思想封建——重男輕女,你們看看,我們這村里出門就是山,抬腳就是坡,沒個兒子,誰能挑起一百四五的擔子呀?!”水、電、路不僅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基礎,還是破解“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咽喉。當前,“三農”問題最主要還是水、電、路這三項基礎設施建設。
3、各種工作指令性太多。如發動栽種煙葉時,就明文規定了各鄉鎮必須完成任務多少多少畝。個別鄉鎮為了完成上級的各項任務,只有向干部集資辦事,山江鎮有年每人拿8000元用于發動煙葉生產。原板畔鄉紀檢書記龍萬貴(現任木里鄉政協聯絡員),為支持原板畔鄉政府2005年發動煙葉生產,拿出自己省吃儉用一生的積蓄15000元借給政府。可時至今日,仍尚未歸還。
4、鄉鎮的責任太重,但沒有相應的職權。“一票否決”就有五項,有些鄉鎮主要領導講:我們的工作就像走鋼絲,時時提心掉膽。而鄉鎮只有義務,沒有職權。如交通問題,國土問題等,他們只有摸底、匯報的權力,沒有執法的權力,而一出旦問題又要追究他們的責任。因此,鄉鎮干部不得不身兼數職,工作起來卻又力不從心,其效果可想而知。
5、個別上級領導、部門態度生硬。個別上級領導和個別部門領導講話不注意場合,挫傷干部的積極性,使鄉鎮干部有些傷心。有鄉鎮反映,不管是進城辦事還是領導下鄉督查調研工作,個別上級領導只認鄉鎮長、書記,其他副職根本不認,并當著鄉鎮一副職干部的面說:“工會主席算什么領導?”這樣粗俗的言語很傷鄉鎮干部的自尊心。有些部門辦事拖拉,本來極簡單的事也不及時給辦。有個鄉鎮干部到某局辦事,忘帶一份文件的復印件,請求借一下復印,辦事員就是不肯借,害得這個鄉鎮干部為了辦一件小事前后跑了兩天時間。
6、鄉鎮干部沒有住房公積金,退休安家費僅有1200元,導致鄉鎮干部退休不退房,這也是造成鄉鎮干部住房緊張的一個原因。有個鄉鎮干部退休后,領導動員他退出公房讓年輕干部,他說:“國家給的我退休1200元安家費,我拿什么買房建房?要蓋房子,銀行又不肯貸款,我搬出去只有淋雨!”。
7、產業開發盲目性。竿子坪鄉紅獅村村民反映說,他們在政府干部和扶貧開發辦的支持下,搞產業開發7、8年,拿的是好田好地,精心培管,可是結果都失敗了,不但沒有什么收益,還把老本搭了進去。1997年全村種植了450畝湘柚,4、5年還不掛果,結果經查,是品種搞錯了;1998年開發了400畝金花梨,結果賣不出價錢爛在樹上;1999年開發了500畝紐荷爾臍橙,結果卻是大黃品種。這種不負責任的盲目性產業開發,不從實際出發,調的苗品種不純,結果變成了坑農害農。
對 策
轉變鄉鎮職能,改進鄉鎮干部作風,加強鄉鎮干部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必須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上去推進、去審視、去思考,務必把更新觀念、提高素質、合理流動、教育管理作為加強鄉鎮干部隊伍建設、加快農村發展的治本之策。
1、在更新觀念上下功夫,為干部“解套”。要加強鄉鎮干部為農民服務意識教育,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事關全局的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主動為民服務,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想群眾所盼,解群眾所憂,謀群眾所需;始終把群眾的意見和呼聲作為決策第一信號和依據;始終把群眾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進行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教育,引導鄉鎮干部轉變思想,開拓進取,拓寬視野,敢闖敢干,自覺為鄉鎮分憂解難,讓更多有頭腦、懂經營、善管理的干部到民營經濟工作,創辦、領辦農科示范園,到村和社區任職,積極主動為鄉鎮政府“消腫”,置身于市場經濟中謀求發展。
2、在強化培訓上下功夫,使干部“強身”。增強服務功能,必須提高服務水平,必須強化鄉鎮干部培訓。根據現階段農村工作需要和干部自身需求,以勝任本職工作為目標,以增收農民收入為重點,大力開展鄉鎮干部技能轉型培訓。圍繞農村政策,先進實用技術,市場經濟知識和法律知識,以短、專、快的專題培訓為重要形式。切實增強針對性,做到“缺什么補什么,什么人才少,就培訓什么人才”。切實提高鄉鎮干部指導農民致富的服務本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的能力。
3、在干部交流上下功夫,讓干部“活血”。制定出臺對鄉鎮干部交流的具體措施,對交流的條件、去向、程序作出明確規定,采取橫向交流、回避交流、警示交流等方式,對在同一鄉鎮連續工作一定年限的干部,有親情關系且機關影響團結和管理的干部,優秀年輕干部重點進行交流,對表現優秀、政績突出的干部,優先提拔使用;對工作態度不端正,難以勝任本職工作,年度考核基本稱職的干部,安排到邊遠艱苦鄉鎮進行鍛煉;對不能勝任本職工作,年度考核不稱職的干部實行待崗處理,增強鄉鎮干部隊伍的生機和活力。
4、在優化環境上下功夫,幫干部“降壓”。關心重視選拔優秀的鄉鎮干部到領導崗位。把鄉鎮干部住房政策、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福利待遇落到實處。要正確處理壓擔子、給任務與教方法的關系,對工作不力的要批評教育,對工作遇到的困難,要主動幫助鄉鎮干部解決。對鄉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問題要切實盡快解決好。對鄉鎮干部在艱苦條件下,為民服務、為民增收,兢兢業業、扎實工作,不怕吃苦的創業精神,給予公正的評價,為鄉鎮干部營造在艱苦條件下暢心的工作環境。
5、在創新機制上下功夫,令干部“敬業”。在干部管理,經濟杠桿約束機制要用好用當,同時也要將其他制度落到實處,實現用制度“約束人、鞭策人、鼓舞人、激勵人”的好風氣。不斷加強對干部的教育引導,幫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終身為人民服務觀,自覺把自己培養成“學習思考型、求真務實型、開拓創新型、廉潔奉公型、有為有位型、可親可敬型”新型干部,真正認識到“有為才有位”,這樣干部才能愛崗敬業。要積極營造一股好學之風、正氣之風、團結之風、為民之風。在干部駐村管理上,一要加強教育,提高認識。把切實解決干部“走讀”問題作為加強思想作風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作為深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動的一項重要工作,作為改善黨群、干群關系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具體措施來抓,組織廣大干部認真學習,增強自覺性,,增強艱苦奮斗觀念和公仆意識,激發廣大干部愛崗敬業、奉獻基層的工作熱情,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二要對照要求、自查自糾。認真對照省、州、縣有關干部管理文件要求,認真查找干部存在的作風懶散、拖拉、干部“走讀”、“走村”等問題及所產生的原因,開展自查自糾。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對干部作風問題進行認真查擺,在思想上進行深入剖析,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三要健全制度、完善機制。制定出符合本地實際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干部住宿考核制度、輪流值班制度、工作去向告示制度,制定獎懲激勵措施,把干部住勤情況與干部的經濟報酬掛鉤,認真抓好落實。同時,積極改善鄉鎮干部辦公、住宿條件,辦好機關食堂。加強鄉鎮文化設施建設,積極開展豐富多采的有益心身健康的娛樂活動,為干部營造積極健康的文化生活氛圍,讓鄉鎮干部住得下、安心住,以鄉鎮為家。制定有效措施鼓勵干部業余在崗自學新知識、新科技、新文化,不斷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整體素質;大力倡導干部進村入戶夜訪,同農民群眾交朋友,及時了解群眾所需、所想、所盼,盡力幫助農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實際問題。四要加強督導、嚴明紀律。通過明查暗訪的形式對鄉鎮干部的駐鄉住夜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對檢查結果,及時通報,采取通報、誡勉談話、公開曝光等形式,表揚好的,批評差的。要堅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各種宣傳輿論工具大力宣傳、表彰和推廣先進典型,努力為鄉鎮干部作風轉變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和輿論氛圍。
【當前鄉鎮干部工作作風問題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當前鄉鎮干部思想狀況的思考08-16
當前主要是結構問題08-07
當前群眾關心的問題調研報告08-12
當前司法工作存在的問題與思考08-12
當前學生寫作中的問題及對策08-14
當前稅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措施08-15
當前稅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措施08-16
當前我國失業保險的問題與對策08-08
淺談當前納稅評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