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發展勞務經濟 增加農民收入
勞務輸出是通過有序轉移富余勞動力創造經濟社會效益的一種有效形式。擴大勞務輸出,發展勞務經濟,對于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實現縣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奮斗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良好的開端 ××縣共有人口20.75萬人,鄉村人口18.64萬人,占全縣人口的89.83%。由于山大溝深,自然條件極差,75%以上的行政村分布在山上,經濟、文化、交通和信息比較滯后,全縣有城鄉富余勞動力5.2萬人,其中農村富余勞動力有4.8萬人。經過近幾年來有效的組織和引導,勞務輸出工作已有了良好的起步。據人事勞動部門統計,2003年全縣勞務輸出2.82萬人,大約掙回現金1.12億元。據統計部門的農村住房記帳監測和農村住房貧困監測調查統計,在農民純收入中,人均外出打工收入達599.70元,貢獻率為38.97%。2004年,經過組織動員,全縣勞務輸出4.01萬人,勞務輸出的途徑除一小部分分布在本省的中小城市和鄰省湖北的十堰市外,大部分涌向廣州、東莞、深圳、北京、上海、天津等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山西、河南也有分布。實踐已證明,勞務輸出是增加農民收入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一個以勞務輸出、富民強縣的新興產業正在興起。 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們勞務輸出的“蛋糕”做的還不夠大,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缺乏統一組織管理。絕大部分民工通過熟人介紹帶出或三三兩兩結伙外出找活干。這種自發無序的勞務輸出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出去后沒有找到工作,又只好踏上返鄉之路。就業穩定性差,合法效益保護難,容易引發各種問題,給勞務輸出工作的健康推進帶來負面效應。 二是勞務輸出素質不高。據了解,××今年近4萬人的外出務工群體中,有專業技術職稱證書和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僅有4121人,僅占勞務輸出總人數的10.29%,其余都是初中以下文化,還有相當一部分僅有小學文化甚至有的沒有文化。因而在務工工種上呈現出勞力型多,技能型少;普通雜工多,專業技工少;粗糙加工行業多,科技精細行業少。 三是自主創業能力不強。由于缺乏信息、技術和資金,除少數外出務工人員自己辦飲食業、服務業、經銷小商店和搞些小工程外,大多數均是被動就業,在外主要是干一些城里人不愿干、干不了、也干不好的、最苦、最臟、最累的活。 四是勞務工作協調不力。縣委、縣政府及縣人事勞動部門高度重視,多方搜集就業信息,為提供就業機會鋪路搭橋,希望通過勞務輸出“掙票子,換腦子”把經濟搞上去使農民富起來。廣大農民群眾由于產業受到市場沖擊,農業增產不增收和“出賣難”等問題的困擾,絕大多數群眾急切希望通過外出務工,能掙些錢,使家庭生活好一些。但是,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少數鄉鎮對此方面的工作重視不夠,宣傳不夠,協調不力,有的僅只是成立個機構,沒有開展什么實質性的工作。作為村這一級在這方面做的工作就更少了。沒有真正形成上下聯動、協調有力的勞務輸出工作網絡。 五是缺乏先進勞務思想。目前,各項工作正處在轉型階段,少數鄉村干部的工作思維定勢和工作方式沒有完全轉變,部分群眾習慣了千百年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苦耕作,廣種薄收。部分干部和群眾對發展勞務輸出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勞務輸出工作重視不夠。另一方面,部分群眾認為外出務工太苦、太累、又不安全、沒有保障,不愿外出務工。更有甚者,他們對擦鞋、搓澡、洗頭等一些既省力又來錢的活兒,認識存在偏差,覺得丟人不愿干。還有一些離家一段時間戀家或逢夏收或逢春節常常回家,吃苦耐勞方面不夠。 可行的對策 盡管勞務輸出工作還存在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組織勞務輸出,發展勞務經濟是促進農民增收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已是不容爭辯的事實。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采取可行的對策,做大做強××勞務經濟。 1、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勞務輸出工作。各級各部門都要把發展勞務輸出工作列入議事日程,真正把勞務輸出工作作為增加農民收入、壯大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來抓。要按照“擴大規模,提高素質,培育市場,強化服務”的總體要求,加強勞務信息、勞務市場、技能培訓、組織協調四大體系建設,努力實現勞務輸出數量、質量“雙提高”。縣委、縣政府要將這項工作合理地納入考核。確保全縣勞務輸出人員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2005年全縣勞務輸出4萬人,占剩余勞動力的80%。 2、成立機構,建立勞務輸出組織體系。各級都要建立專門的工作班子負責領導,從縣人事勞動局職介中心到鄉鎮勞務輸出保障所、村就業工作站、組勞務信息聯絡員,要層層夯實責任,盡快形成強而有力的縣、鄉鎮、村、組“四級”聯動抓管體系。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縣鄉干部要深入村組與群眾展開面對面的交流宣傳,使廣大群眾真正認識到勞務輸出是一項投資少、風險小、見效快的富民產業,動員引導他們積極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3、加強培訓,提高務工人員整體素質。要著重抓好轉移就業前的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性培訓,實行“先培訓后就業”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制度。充分利用縣職教中心、就業培訓中心和各鄉鎮農技校以及其他培訓實體,圍繞市場需求,以初、高中畢業生、青年農民、下崗職工為對象,認真實施培訓計劃,使外出務工人員既具備基本權益保護、法律法規知識、城市生活常識、尋找就業崗位等方面的知識,又具備外出務工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提高勞務就業率,逐步使勞務輸出由勞力型向技能型轉變,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實現“外出務工一個人,致富創業一個家”、“帶出一批人,發展一個村”的創業飛躍。 4、設處建站,搞好勞務信息采集發布。在太原、東莞、北京等我縣勞務輸出密集地區或城市設立勞務輸出辦事處或工作站,負責對重點勞務輸出基地的勞務市場開發,協助做好本縣人員的安置,協助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勞資糾紛、權益保障等實際困難。并組織動員外出務工“能人”回鄉創業,建設家鄉。要高度重視省內外勞務市場信息收集、分析、篩選、發布工作。輸出前要詳細考察,獲得準確可靠信息。輸出過程中要搞好組織培訓,落實專人領送到廠,落實上崗,以減少民工外出務工的盲目性。要努力培育以“三苦”精神為底蘊的具有××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勞務品牌。 5、優化服務,切實方便外出務工人員。縣人勞、計生、公安、民政等部門要積極主動為外出人員做好服務工作,對外出務工人員所需的證、卡、檔案資料要及時準確的提供。辦理各類證件收費要嚴格按《收費許可證》和《物價許可證》規定的標準收取,堅決不準亂收費。辦證要及時,春節前后等勞務輸出高峰期可實行全日工作制,為外出民工提供服務。 (作者系××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
[1]
【發展勞務經濟 增加農民收入】相關文章:
勞務經濟發展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08-07
多元化發展農村經濟 持續性增加農民收入08-12
增加農民收入的思考08-12
增加農民收入研究08-06
對增加農民收入的思考08-15
勞務經濟發展調查08-12
勞務經濟與中國農民收入增長問題研究08-07
關于增加農民收入對策的思考08-12
調整農業結構 增加農民收入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