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鎮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鎮 (老城區)縣城搬遷后,面臨著許多新問題,農民增收難,社區低收入群眾人口比重大,城鎮居民貧困突出、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和駕馭市場能力水平不高,鎮情研究不夠,搞活城鎮經濟開發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不高,運行機制不順,管理不順,依法行政、制度建設和機關干部作風不實,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著全鎮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必須認真研究確實加以解決。
關健詞:**鎮 經濟發展 問題 對策
**鎮位于**縣中部偏西北,是原**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坐落在海拔1940米的佛殿山上。**鎮有國土面積20.97平方公里,全鎮下轄一個村民委員會,一個辦事處,一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4860人,其中農業人口1315人。長年以來,**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幾屆鎮黨委、政府和全鎮各族人民的努力,整個社會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各方面的建設有了新的起色,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低標準地解決了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但是,在整個經濟建設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筆者多年在**工作,在對全鎮經濟發展加以研究的基礎上,對**鎮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談幾點看法。
一、**鎮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2004年,全鎮經濟社會穩步推進,全年實現了生產總值1152萬元,比上年980萬元增長18%,其中:工農總產值620.5萬元,比上年的528.6萬元增長17%,工業總產值165萬元,比上年的140萬元增18%,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1.6萬元,比上年的26.3萬元下降17.9%;財政支出106.9萬元,比上年的93.8萬元增長13.9%,邊貿進出口總額1473.2萬元,其中:進口1092.2萬元,出口381.2萬元,占全縣邊貿進出口總額的84.4%,糧食播種面積1310畝,比上年的1192畝增長10%,糧食總產量19萬公斤,比上年的21萬公斤下降12%,農村經濟總收入182萬元,比上年的167萬元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729萬元,農民人均有糧183公斤,比上年的211公斤下降13%。
農業是**鎮經濟發展中的支柱產業,現有耕地面積1877畝,其中水田594畝,旱地1113畝,水澆地170畝。森林面積1.9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5.1%。
畜牧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鎮群眾增收,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鎮能抓住畜牧扶貧的歷史機遇,以發展生豬為重點,大力發展畜、禽和水產養殖,積極引進和推廣優良品種,建蓋和改進廄舍,實行科學飼養,加強疫病防治,提高出欄率和商品率,保證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年內肉類產量達191噸,其中:豬肉146噸,牛肉23噸,羊肉7噸,禽類15噸,蛋類1噸,魚類4噸,養殖業總產值達55萬元。
非公經濟健康發展,邊貿進出口勢頭良好。
目前,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已發展到275戶,其中:批發零售業145戶,飲食服務業37戶,服務業42戶,工業(加工業)40戶,汽車運輸業5戶,從業人員620人。營業總收入966萬元,其中:批發零售業338萬元,飲食服務業208萬元,服務業193萬元,工業(加工業)165萬元,汽車運輸業48萬元。
結構調整邁出新的步伐,實施退耕還林1020畝,三年累計新開發茶園1270畝,全鎮累計茶園面積4117畝,當年采摘面積2696畝,產量5萬公斤。
二、**鎮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經濟發展緩慢。**鎮農村人口占比重大,農村中總量供給不足,產業結構調整仍有局限性,也不夠合理,發展不平衡。農村產業開發的條件差,可開發利用的土地少,產業結構調整上有很大困難。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致使整個經濟發展的緩慢。
(二)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教育、科技、文化以及信息滯后,科技含量低,產業化進程難以形成規模,農民增產增收較慢,人民群眾的生產力水平較低,財政增收困難,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低而困難。加之,我鎮地處1940米的高海撥冷涼山區,除了客觀條件制約之外,更為主要的還是人們受舊的思想觀念的束縛,在生產方式上沿襲過去原始粗放的耕作方法,再加上農業基礎設施后徑薄弱,一方面推廣良種良法力度不夠,另一方面受地理因素影響,很多良種不宜種植,因而導致了我鎮農戶糧食單產徘徊在200-300斤左右,糧食增長緩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戶養殖業的發展,增收渠道不暢,人民群眾的生活仍然處于低水平。
(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夠,長期受落后思想的束縛,開放、探索、創新意識差,農村各族群眾觀念轉變慢。事實上存在著鋪張浪費,好逸惡勞等不良現象沒有得到有效的扼制。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干部的整體素質和人民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不高,進取精神不足,缺乏強烈的責任感和憂患意識。工作作風飄浮,組織紀律渙散,工作拖踏,積極性不高,說的多干的少,與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五)**鎮是原縣城所在地,縣城般遷后,老縣城的管理體制沒有完全理順,國有資產的管理、盤活和保值、增值的難度大,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環境衛生等治理難度大,臟、亂、差的問題和城鎮農村化趨勢突出的問題長期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搞城鎮經濟開發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夠高。
(六)受資金、技術、交通和能源等因素的制約。交通不便,雖已通路,但路況較差,大多屬于等外公路;坡陡、彎大、路窄,有些是晴通雨阻,運輸能力低,嚴重制約著本鎮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由于資金短缺,鎮內幾個鄉鎮企業經濟收入不景氣,沒有支柱產業和骨干企業,財政收入低,沒有項目資金投入,經濟發展后勁不足?傮w上技術力量薄弱,人才缺乏,保證不了經濟建設的人力、技術的需求。
三、**鎮經濟發展的潛力和有利條件
(一)豐富的土地資源。**鎮有土地面積共32191畝,其中耕地面積1875畝,林地面積19065.5畝,草山面積10000畝,荒山面積1083畝,水域113畝,耕地面積占總面積的5.8%;牡睾同F有草山適宜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畜牧業。
(二)充足的光、溫、雨條件。**鎮地處海拔1940米地段,年平均溫度15.3 ℃ ,無霜期319天,霧日124天,雨量充足,一年中氣溫變化不大,夏秋多雨,干濕分明,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總體氣候利于多種農、經作物生長,適宜畜牧業的發展和養殖業的開發。
(三)有一定的商品經濟基礎。**鎮是原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系全縣經濟文化發展的前沿,交通運輸相對較為方便,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民溫飽有一定條件和基礎,便于促進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
(四)人口較為集中。發展城鄉經濟、蔬菜生產、水干果生產有廣闊前景,相對來說具備一定的人員素質,廣大人民群眾有一定的生產經驗和技術水平。
(五)有一定的群眾素質基礎。就全縣相對而言,群眾的自身素質、科學文化技術觀念相對較好。
(六)自然條件好。土壤肥沃,適宜發展茶葉、板栗、核桃、木瓜等經濟作物,是我縣佤山生態茶的生產地。
(七)娜妥壩口岸是全縣主要口岸通道,目前基礎建設基本完備,有發展邊貿和旅游業的潛力。
四、加快**鎮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首要的政治任務。一是領導干部帶頭學習,特別是基層領導干部要先學習、先領會、先貫徹、起表率、帶好頭,并以此帶動各級、各部門學習,指導各項工作的開展。二是結合實際,緊密結合**鎮的實際,把學習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與各項工作結合起來,與制定我鎮"十一五"計劃結合起來,與全力推進當前的各項工作結合起來,通過學習,增強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增強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模式的緊迫性,增強做好各項工作的信心,理清思路,明確目標,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增長新本領、拓展新領域、努力開創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二)要克服農村城鎮化的過急傾向,強化農業基礎地位。按照政府扶持、群眾參與的原則,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推行節水農業,進一步深化農業基礎投資體制改革,充分調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因素,強化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增加復種指數。依托城鎮、縣城、鄰鄉和境外市場,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培植蔬菜、養殖、茶葉主導產業,實行產業化、集約化、市場化經營,實現農業增產、增收、促進城鎮經濟發展。我認為,黨委一班子人要進一步樹立團結務實的思想,進一步落實書記和鎮長長期工作目標責任制以及每個黨委成員工作責任制,做到每一項目都有人具體抓,具體管,從鎮到村(辦事處)、組,層層落實責任制,把責任、目標任務與干部任期目標年度考核等緊密聯系起來,獎懲分明,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我鎮提出的各項經濟指標和任務的圓滿完成。
(三)緊緊圍繞**縣委提出的"七有",即:有飯(肉)吃,有房。ùu木結構石棉瓦房),有衣被,有水喝,有電用,有學上(適齡兒童都能上學),有病能就醫。堅定不移地抓好扶貧攻堅工程。扶貧攻堅是全鎮壓倒一切的工作重心,這個思想不能動搖。全鎮上下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正視差距,理清發展思路,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落腳點,堅定信心,鼓舞干勁,把扶貧攻堅進行到底,高度重視"三農"工作,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實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維護農村穩定,發揚自力更生、"苦熬不如苦干"的嘎婁精神,摒棄"等、靠、要"思想,堅持"安居+溫飽+社區發展"的扶貧模式,走開發式扶貧的路子,不斷改革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強化領導掛鉤扶貧和干部包村工作責任制。
(四)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按照"穩糧調結構,調整促增收"的原則,結合實際,以市場為導向,以推廣良種良法為保障,以發展"名、特、優、稀"農產品為重點,大力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大老茶園改造和更新換代力度,著力培育畜牧業,積極發展蔬菜、核桃、板粟、水干果等特色農產品,認真研究開拓農產品市場,抓好農業訂單,為農產品商品化牽線搭橋,為農民發展農業產業鋪路搭橋。
(五)克服社區管理一般化的思想觀念,開創社區工作新局面。綜合治理城鎮臟、亂、差現象,各種職能部門齊抓共管,形成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創建"平安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六)爭取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按照建制鎮的發展要求,理順轄區教育、衛生等事業機構的設置和管理關系,全面發展科技、教育、衛生、計生、文化等社會各項事業,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七)加強娜妥壩口岸(通道)設施建設,綜合開發利用農業資源,充分發揮出老縣城對口岸的支撐作用,協調好邊境貿易的各方關系,促進邊境貿易持續健康地發展。
(八)強化轄區管理職責,按照設置"經濟貿易法"的總體部署,用活用足發展政策。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制定有利于長遠發展的優惠政策,以開放促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加快發展步伐,用發展的方式解決現實存在的各種問題。制定更加靈活的優惠政策,強化外部管理,放寬內部管理,鼓勵發展"農家樂",建設上擋次的賓館飯店,開放搞活,加快發展。
(九)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在全鎮城鄉大力推廣節能灶、沼氣的應用,積極推進電氣化建設,實行以氣代柴、以電代柴,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十)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民主法制建設,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切實轉變機關黨政干部的工作作風,充分發揚民主,在重大經濟建設的決策上廣開道路,廣泛聽取黨內黨外的意見。要進一步加強黨政干部隊伍的執政水平,組織干部職工加強市場經濟知識,業務學習和實踐鍛煉,提高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強干部隊伍的勤政建設,建立黨委、人大、政府的工作監督和社會監督制度,督察、檢查和督辦各項經濟建設工作的落實。實行黨務、政務、財務公開,保障創造性地開展城鄉經濟社會工作,努力開創經濟建設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鎮第七屆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2、有關領導的重要講話;
3、全鎮經濟工作會議材料。`
【鄉鎮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相關文章:
鄉鎮經濟產業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08-12
流動黨員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8-12
藥品流通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8-12
磚瓦行業納稅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8-16
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08-08
縣域企業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8-12
所得稅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8-12
漁業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08-12
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