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投資“軟環境”對發展外資的重要性
金華引進外資的啟示:2003年2月15日,馬來西亞投資考察團一行24人在浙江金華進行了投資考察和訪問交流。考察團一行出席了金華市投資環境說明會,實地參觀考察了市工業園區。在金華市南亞科技園簽字儀式上,14位馬來西亞客商簽署了14個投資項目,總投資為1400萬美元,涉及家具,塑膠,五金類等項目。一個首期開發650畝,規劃占地超千畝,以加工制造業投資為主的“金華市南亞科技工業園區”在市工業園區落戶。馬來西亞客商紛紛表示要加大在金華的投資,把“南亞工業園”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外商進園區投資開發,形成一個加工制造業的外商投資密集區。據采訪,引起馬來西亞客商對金華極大興趣的,是金華市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及其體現出來的良好的投資軟環境。馬來西亞客商在金華的投資行為之所以引起筆者的興趣,不僅因為金華是筆者的故鄉,筆者大學期間所學專業是以馬來西亞為主要研究對象,現在從事著中國與東盟國家多邊關系的工作,更因為金華作為浙江省一個中型城市在很短時期內外資發展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請見下表。 筆者又比較以下數據“……截至11月份(指2002年),全省(指浙江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890家,總投產137.37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80.9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9.34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47.1%、102.7%和62.4%……”金華市2002年合同外資額和實際利用外資額都比上年增長200%以上,實際到位外資總量超過前三年總和。可見,金華市在2002年的外資工作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金華市招商引資2002年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與近年來重視經濟發展的硬環境和軟環境的建設密不可分。金華市外資發展的窗口是金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投資的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杭金衢高速公路已開通,金麗溫高速公路已部分開通,全線開通指日可待。浙贛、金溫鐵路干線在此交接,金華距義烏機場不到40公里。區內體系完備,涉外賓館、銀行、商場、學校、醫院、娛樂中心、體育館、郵電通信、信息中心等硬件一應俱全。金華市為外商(包括港澳臺僑胞)投資創造了很多有利條件。主要可概括為: 1、以開發區、工業園區為主要窗口,完善基礎設施,建立招商引資平臺,建立健全招商引資網絡。 2、重視招商隊伍建設,逐步建立一支懂外語、精專業、知法規、善公關的高素質招商隊伍。 3、實行一條龍服務。全程免費代理所有手續,增加政策透明度,簡化辦事手續,承諾辦事時限,提高辦事效率。 4、實行用地政策優惠,技術改造政策優惠,減免所得稅,規范收費和處罰行為。 5、提供生產生活各種方便,如建造標準廠房、縮短外商投產時間,解決戶口遷入,子女入托、入學等問題。 6、設立經濟發展環境投訴中心,接受投訴,加強監督。 以上可見,近幾年來金華市招商引資在注意改善硬環境的同時,十分重視軟環境建設。 加強軟環境建設的重要性:2001年7月朱镕基同志在全國外資工作會議上指出:“各級政府要在改善投資軟環境上下大功夫,包括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切實保護知識產權,維護經濟法制等方面”。“大力改善投資環境,特別是‘軟環境’,這是提高外資工作水平的當務之急,也是鞏固利用外資成果的必要條件。要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為吸引外資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改善投資環境的政策”。加強軟環境建設的重要性表現在: (一)硬環境與軟環境有機結合才能構成完整的經濟發展環境要求: 所謂投資環境是指一個經濟體或區域所具有的對投資活動有影響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有機綜合。投資環境包括投資硬環境和軟環境。其中投資硬環境包括自然地理條件和基礎設施條件。基礎設施條件又包括交通條件、通訊條件、能源供應條件和生活條件。投資軟環境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市場環境、法律環境、科技文化環境和社會環境六個方面。硬環境與軟環境的建設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硬環境建設是有形的,軟環境建設是無形的。硬環境建設是軟環境建設的支撐,軟環境建設是硬環境建設的靈魂。 (二)目前硬環境發展加快,軟環境建設滯后的問題在不少地區還相當突出。 由于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加上中央采取擴大內需的有效政策,也由于一些地方領導對經濟發展的環境建設更加重視,所以,各地投資硬環境建設近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機場、港口、道路、通訊以及水、電、氣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而比較之下,軟環境建設卻相形見絀。由于思想觀念跟不上新形勢,政府服務意識和行政效率還不高,市場環境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社會服務功能尚不能健全等現象的存在,影響了外商投資的信心,給我國吸收外資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在硬環境建設達到一定要求后,地方軟環境建設對招商引資往往起著決定使用。 在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的情況下,地球變“小”了,也縮短了沿海和內地的距離,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外商投資對地理位置上的選擇要求。而社會環境的改善,政府服務意識增強,行政服務效率提高,市場經濟體系完善,社會服務功能健全等等都往往影響外商投資的決心,從而各地軟環境建設便成為外商投資的重要條件,甚至某些時候對招商引資起決定性作用。 軟環境建設的主要任務:歸納軟環境建設的方方面面,筆者認為主要任務有: (一)努力改善外商投資的法律環境和政策環境 要認真清理修訂外商投資法律、法規,根據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和對外開放新形勢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吸收外商投資法律體系,加快新法規的制訂,維護外商投資法規在全國的統一性、一致性,增強透明度,并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進依法行政。要特別注重保持外商投資政策法律的相關穩定性、連續性、可預期性和可操作性,努力為外商投資創統一、穩定、透明、可預見的法律環境和政策環境。 (二)減少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 為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本著“合法、合理、效能、責任、監督”的原則,不斷努力研究探索外商投資企業審批體制改革的方向和方法。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改善對外商投資企業的服務。在具體作法上,要進一步下放審批權力、減少審批內容、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期限、規范審批行為。 (三)維護和完善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 堅決制止對外商投資企業亂收費、亂檢查、亂攤派、亂罰款,打破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加大保護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堅決打擊侵權盜版行為,創造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企業訴訟制度,依法保護外商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四)加強對投資服務的監督檢查 定時召開投資政策說明會,增加政策透明度,促進投資政策落實。地方政府應經常聽取外商對行政執法情況的反映。成立某些改善投資環境監督檢查小組,對各地區各部門落實和執行本規定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改善軟環境建設主要措施:加強外商投資軟環境建設,首先必須充分認識改善軟環境建設的重要性。有形建設相對于無形建設來說,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要容易些、見效快些,而無形建設則是長期的、循序漸進的,不能立竿見影,一蹴而就,各級領導必須充分認識有形建設和無形建設的相輔相成的關系,明確軟環境建設的任務,克服“重硬輕軟”思想和官場作秀行為,克服形式主義,堅持兩個建設一起抓,兩個都必須過硬思想,在軟環境建設上下真功夫。第二是上下配合,齊心協力,外商投資軟環境建設涉及法律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行政環境,關系各級政府職能轉變,各級政府必須從宏觀、微觀上正確定位,明確職責,各盡其職。在宏觀問題解決之后,地方政府尤其要從自己地方實際出發,發揮地方優勢,突破地方薄弱環節,創造優于其他地方的微觀環境,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外商投資。第三,要進一步提高市民的開放意識,樹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觀念。努力提高市民素質,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在地方上形成群眾性的改善投資環境氛圍。 原外經貿部長石廣生在2002年8月6日召開的全國改善投資軟環境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各地各部門必須在改善外商投資軟環境上下功夫,樹開放意識和創一流的投資軟環境思想,為適應新形勢,利用外資再上新臺階,迫切需要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特別是投資軟環境,我們只有在鞏固投資硬環境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和完善投資軟環境的建設,才能把整個投資環境搞好,從而吸引更多的外資。”
【談投資“軟環境”對發展外資的重要性】相關文章:
課外資源有效運用例談08-15
引進外資發展林業生產的報告08-06
引進外資發展林業生產的報告08-15
外資參與B股投資情況透視08-05
關于我市投資軟環境建設的問題與思考08-13
談NMET的發展趨勢08-17
談我國外資稅收優惠法律制度的完善08-18
XX鎮引進外資發展林業生產的報告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