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縣激活民間資本發展縣域經濟調研報告
如何有效引導、充分利用民間資本,興工強縣,快速發展縣域經濟,培植和壯大縣級財源,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最近,我們在**縣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民間資本投資的現狀
到目前止,**縣民營資本投入辦工業5491個,固定資產總額333925萬元,解決勞動就業77274人,年產能力60億元以上。調查發現,民間資本投資呈現出如下特征:
一是民間資本投資呈現規模發展之勢。投資的“熱點”、“亮點”主要集中在縣城、創元工業園、陬市鎮、熱市鎮1848高等級公路與319國道一帶。全縣28家非國有規模工業投資額達271433萬元,占民營投資總額的80%以上。其中投資上億元的2家,投資上千萬元的12家,投資500萬元的有8家,投資100萬元以上的8家。未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新建項目還有完成投資6000萬元的宗林木業、擬投資5000萬元的水府食品、投資上千萬元的麗源針織等項目。
二是民間資本投資渠道多元化。近年,**縣居民投資渠道多元化趨勢日益明顯。大多數的民營業主熱衷于房地產開發、建筑工程承包、經商販運、餐飲業等見效快、高回報的實業。桃花源盤龍村文凡初通過15年打工,在積攢資金的同時謀得當今世界領先的環保油漆制造技術與銷售網絡,于2004年回家創辦金固力油墨制造公司,產品主要用于環保印刷,給金鵬凹印當配角,為湖南首創。現已投資230萬元,并高薪聘請3名專家,到8月止完成產值600萬元,預計全年可完成1000萬元,三年以后可達億元以上。
三是民間資本投資與民間借貸相互推動。調查發現:區域民間資本投資愈興旺、行業特征愈凸顯,則民間借貸愈活躍。如菖蒲豬鬃加工群體目前有40多家生產廠家,均是近幾年以老帶新、大幫小湊、借力發展起來的。該豬鬃群體現年產值達6000多萬元,創利稅1500萬元以上。在豬鬃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其民間借貸也應運發展,現已形成了3000萬元左右的民間借貸規模。閑置的民間資本通過民間借貸進行間接投資,既有效降低了投資風險,又有可觀的投資回報,增加了稅收,培植了財源。民間資本投資與民間借貸的“互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民間資本投資的規模發展。
四是民間資本投資的“引力”較強。近年來,**借鑒外地經驗謀求經濟跨越式發展。隨著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經濟體制的不斷理順,民間資本投資得到快速增長。近兩年來,縣外資金到位15億多元,其中投資億元以上的創元火電廠、投資8000萬元的宗林木業、投資6000萬元的杰新紡織、投資5000萬元的水府食品、投資3000多萬元的勝利化工廠以及創元鋁業的5大配套項目、芙蓉泉酒廠等。全縣國有、集體企業通過改制,吸收本地民間資本近2億元,如德江棉紡、裕東紡織、三力活塞環、明月油廠等。還有新建機械、京龍機械、電器導管、大葉茶業、萬福糖業等民營企業為了適應市場變化的需求,加大了技術改造投資的力度,投資額均在千萬元以上。打工回流、投資內移已成為民間投資的新趨勢。全縣僅去冬今春一下就新增了13家打工仔辦的針織廠,為培植財源打下了基礎。到8月底,已完成投資358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320多個。
二、民間資本的存量與動向分析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目前**縣的民間資本存量較大。到2005年8月止,全縣6家金融機構共有儲蓄存款余額37.62億元,同比增加4.47億元,增長13.69萬元。包括農發行在內的7家金融機構在累計收回5.75億元貸款的同時累計發放貸款8.16億元,實際新發生貸款只有2.41億元,存貸相抵結余35.21億元。存款中定期儲蓄的比例近幾年在下降,但仍占70%左右,約為26億元。按金融部門掌握的情況,在26億元的儲蓄中,約有35%為養老防病之用,15%為子女讀書之用,10%為購房、住房改造等改善居住條件之用。一般情況下,這部分儲蓄不會被拿出來用于投資,剩余40%約10億元才是真正意義的閑置資金,在外部條件成熟的時候有可能轉為投資資本。從儲蓄擁有者的職業、身份來看,農民、下崗職工、大多數普通城鎮居民,他們的存款數量不大且多為養老防病、子女讀書等固定用途,難以啟動,但他們中的一部分打工者的儲蓄存款強勢增長,投資潛能有待進一步釋放;私營個體工商業主們的資金雖在金融部門的統計中也體現為儲蓄,但這些資金實際已用于生產經營,無需啟動;我們在前面分析的約10億元真正意義上的閑置資金擁有者大多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效益好的企業負責人和企業骨干。這部分人有相對豐厚且較穩定的收入來源,衣食無憂,從客觀條件上講,他們的錢完成可以拿出來投資,但安逸的生活使他們不象那些貧困群體有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不必要也不愿意放棄眼前的平靜和安逸,去承擔投資創業所可能導致的風險。但盡可能的多獲得財富,這是幾乎所有人的正常欲求,當這些富余資金的擁有者感到他作出某項投資的風險不大甚至是零風險時,或者是有一定風險但相對較小時,富余資金便有望轉為投資資本。
三、制約民間資本投資辦廠的主要因素
據中國人民銀行對全國城鎮儲戶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愿望將儲蓄轉化為投資的儲戶占20%左右。我們也以問卷方式對本縣1000名儲戶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愿意將存款拿出來投資辦實業、且須有前提條件的只有18%,低于全國水平的2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主要是“四怕顧慮”與“三重障礙”:
1、“四怕顧慮”:
一怕擔風險。問卷調查表明,持這種心態的人約占1/3。他們擔心的是項目不可靠、賺錢的把握性不大。他們認為:好的項目都搞得差不多了,現在沒什么好項目了,不如把錢存銀行穩靠,錢存銀行,雖利息不高,但有安全感。投資辦廠就要冒風險,市場變化莫測,投入的資金難以保證實現它的期望值,等有了可靠的信息,有了好項目、好機遇來了再說。
二怕惹麻煩。持這種心態的人一般有小富即安的思想,且一般資本都不大,經不起折騰。但他們也有著投資興業的沖動,也想展現一下自己的理財能力,但又怕市場風浪淹沒,怕吃虧不討好,不如“不打鑼鼓圖清閑”。這部分人仍在坐等觀望,期盼發展環境更好。
三怕政策變。即怕準入變卦、怕中途卡殼、怕“三亂”反彈、怕樹大招風。持這種心態的人約三分之一。
四怕上當受騙。目前企業法人治理機構尚不完善,少數企業代表陋習難改,隨意踐踏公司章程、隨意處置公司財產、隨意剝奪股東利益、隨意揮霍股民資金,故小本經營者不敢合伙辦大廠,擔心法人吃股民,怕今后血本無歸。特別是那些“辛苦工作幾十年、節衣宿食積攢錢”的工薪階層最怕上當受騙。
2、“三重障礙”
一是產業準入政策暨缺項目的障礙。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向國有經濟傾斜的投資體制,使得民間資本在選擇項目時受到很大限制,難以進入具有較高預期投資收益的領域。即使在一般競爭性領域,民間資本的投資范圍也是有限的。大量的企業只能擠在少數行業內相互惡性競爭,即使是富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由于難以尋找新的有投資價值的項目,其投資意愿必然減退。
二是缺乏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相互支持。長期以來,民間投資資金主要來源于民間資本,銀行、信用社貸款占比不高。國有商業銀行給民營企業貸款過去就很少,現在由于風險責任加大,對民企貸款需求的態度也就更加謹慎甚至消極。因此,政府提出大銀行為中小企業服務的要求也就難以響應。作為農村金融主體的農村信用社,“三農”經營服務也難擔重任。至于直接融資、股票上市,門檻太高,審批程序復雜,民營業主只能是望洋興嘆。
三是部門收費偏高、執收不規范、執法水平低的影響。收關系費、人情費,只收費不服務,輕收重罰,欲擒故縱的現象時有發生,老百姓提心吊膽,不敢投資。
四、激活民間資本的幾點建議
要想讓民間富余資本在興工強縣中充分涌動,應有的放矢地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突出思想禁錮,激發投資熱情。在整個社會資金中,干部存款占有相當的比重,大都成為不流動的死錢,很難作為生產要素發揮擴大再生產、創造新財富的作用。激活民間資本,首先就應釋放干部的投資熱情。其次是要調動民眾投資辦工業的 積極性,要解決小富即安、求穩求安、怕這怕那的問題。要大力宣傳一些不等不靠、大膽創業的成功典型和本地的產業優勢、可行項目和優惠政策,鼓勵全縣上下搶抓機遇,千方百計上項目、當老板、掙大錢。
第二,要科學制訂規劃,實施項目帶動。項目是民間資本合理投放的先導。要根據城內不同的區位條件、資源優勢、經濟基礎,揚長避短,制定一套適合本地經濟發展的中長期規劃,要圍繞工業、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切實篩選一批經濟效益好、發展后勁足、帶動能力強的可行性項目,并利用現代信息網絡與各種會議、資料向全社會公布,以便投資者根據地域經濟發展規劃合理安排資金投向。
第三,要放寬投資準入,拓展民營領域。要堅持平等準入、公平待遇的原則。凡是國家法規未明文禁止的行業和部門都要對民間投資開放;凡是對外商開放的投資領域都允許和鼓勵民間投資進入;實行優惠政策的領域,優惠政策同樣適用于民間資本;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以獨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等方式參與各類工業項目新建、技改與其相關的經營性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項目建設;凡民間資本投資辦工廠,在投資核準、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政府采購、資質認定、人才引進、職稱評聘、證照辦理、收費標準、對外貿易和經濟合作等方面,都應和其它所有制企業一樣享受同等待遇;實施各項優惠政策,重在兌現,不能朝令夕改。
第四,要轉變政府職能,構建服務平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減少政府對經濟事務的行政干預,集中精力謀發展,切實為民間投資者和現有民營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如,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搭設創業平臺,以公正、公平、平等、優惠的條件吸引民資入園興業。又如,組織成立貸款擔保公司或信貸擔保中心,緩解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難和個人創業貸款擔保難的矛盾。目前,一些中小企業多為改制民營,普遍先天不足,有時難免資金周轉不靈、“捉襟見肘”,通過信貸支持“輸血”再造,可以進一步做大做強,提高民間資本的投資回報率。比如,深化金融資本體制改革,通過建立投資咨詢機構、服務代理機構、信用評估機構等有效措施,引導民間“外溢”資本“回流”,啟動大量的居民儲蓄進行投資辦工業。又如,開展業務技術培訓,提升民營業主整體素質,加強企業經營管理和技術創新,完善企業法人治理機構,提高企業知名度,更好的吸引民間資本投資。通過全方位的服務和堅持不懈的努力,爭取在二到三年內,形成比較完備的信用擔保體系、信用評價體系、項目論證體系、咨詢服務體系、民間投資體系,為投資者提供資金融通、投資策劃、擇業引導、項目代理、企業管理、環境優化等必要的服務,廣泛吸引民間資本投資。
如何激活民資,培植財源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任何試圖一蹴而就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必須拿出超乎尋常的決心、勇氣,付出大量精力、財力并施之以過硬的措施,方可望有所成。
【*縣激活民間資本發展縣域經濟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激活民間資本促進民間投資的調研報告08-12
縣域經濟調研報告(精選10篇)10-13
縣科技局依靠科技發展服務縣域經濟08-17
抓農業結構調整促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08-12
談談縣域的經濟發展08-05
縣域勞務經濟發展調查08-12
如何加快縣域經濟發展08-12
縣域勞務經濟發展調查08-15
發展縣域經濟情況匯報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