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貧困山區縣加快工業發展的一點思考
扭住城鄉統籌的龍頭—對貧困山區縣加快工業發展的一點思考**縣位于四川北緣米倉山南麓,既是山區農業大縣、國家扶貧重點縣,又是蘊藏50余個品種、潛在價值400億元以上的礦產資源富縣。如何在基礎差、底子薄的情況下,走活城鄉統籌這盤棋?筆者認為,希望和潛力在于依托工業的強勁發展,促進城鄉統籌和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當前,要務必抓好五個關鍵:
關鍵之一:深化認識,切實增強工業發展的緊迫感
首先,工業是裕財增稅的關鍵。農村稅費改革、城鎮稅收調整、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等政策相繼出臺,致使我縣財政收入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工業對財政的骨干支撐作用日益凸現。2004年,**縣僅市、縣考評工業企業的入庫稅金就占到縣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74%。如果不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培育支柱財源,財力緊張的現狀就不可能有效緩解,裕民富縣就沒有希望和出路。其次,工業是城鄉互動的紐帶。工業是一、三產業的紐帶,是農村與城鎮的關接點!叭r”問題的表現在農村、在農業,但根源在城鎮、在工業。由于我縣工業帶動農業、城鎮反哺農村的作用不夠明顯,導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格局仍未根本改變,農業產業化程度仍然不高,農民增收較為艱難。因此,必須牢固樹立城鄉統籌、工農互動的發展理念,大力培育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不斷提高產業的關聯度,促進產業互動、城鄉協調發展。其三,工業是跨越發展的撐桿。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特色農副產品資源,為我縣加快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年來,全縣工業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不斷改變,發展活力不斷增強,為推動**經濟跨越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0%以上,全縣工業企業利稅總額接近1億元。但是,工業經濟發展仍然存在規模小、工業占全縣GDP的比重低、結構性矛盾突出、投入嚴重不足、企業新上項目困難,發展后勁和活力不強等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沒有工業的跨越發展,就沒有貧困山區的跨越發展。因此,務必統一思想,增強工業發展的緊迫感,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加快工業發展的重大實踐中來,努力推動工業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
關鍵之二:培育支柱,壯大工業經濟整體實力
壯大工業總量,增強整體實力,必須堅持新型工業化發展方向,充分整合優勢資源,促進支柱產業、骨干企業和特色產品的快速發展。一要壯大一批支柱產業。通過培育優勢產業、發展新興產業,促進產業梯度推移,是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做大工業經濟總量的必然選擇。要突出發展以冶金、水泥、石材為主的建材化工業,積極發展以水電、煤炭為主的能源業,大力發展以黃羊、生豬、銀花、核桃、茶葉加工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業,依托支柱產業的迅速壯大,促進工業經濟實力的整體提升。二要壯大一批骨干企業。振興工業,首要的是振興重點企業、優勢企業、骨干企業。要采取政策上優先扶持、資源上優先配置、創新上優先幫助、服務上優先到位等綜合措施,大力支持冶金集團、鐵山公司、煤電公司等重點企業實施低成本擴張戰略,支持竹壩鐵礦二期技改、**石材城、中石化川渝公司樂壩石油儲備庫等重點項目加快發展,通過技術改造挖潛增效,促進骨干企業不斷壯大。三要壯大一批特色產品。特色才能贏得競爭,才能產生效益。要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努力擴大水泥、鐵精礦、磷肥、原煤、石材等傳統工業產品生產規模;整合品牌資源,做大做強以**黃羊、生豬、翡翠米、茶葉、核桃、銀花為主的綠色食品加工企業,提升農副產品加工質量,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關鍵之三:多輪驅動,促進工業經濟提速增效
一要固本強基增效益。強管理,才能增效益。**縣冶金礦山集團公司注重企業基礎管理,推出的以成本管理為核心的“竹壩經驗”,為企業搶占市場、謀求發展奠定了堅實根基,彰顯了旺盛的生命力。要繼續深入學習借鑒“竹壩經驗”,并在實踐中不斷賦予“竹壩經驗”以新的內涵。通過強化企業管理,千方百計降低成本,促進企業扭虧增盈,努力實現工業經濟目標。二要項目招商增投入。開放是技術、資金等要素積聚的重要渠道,是產業升級的重要依托,是加快工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要理性分析我縣工業發展的潛在優勢,認真研究國內外資本流動的規律,找準承接產業升級、轉移的重點領域,有針對性地引導外資投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要突出企業在招商引資中的主體作用,發揮熟悉行業狀況、業務聯系面廣的優勢,堅持以商招商、以企引企,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擴大招商引資規模。要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政策,搞好全縣工業項目的研究論證和儲備,企業要解放思想,主動出擊,尋求合作伙伴,廣泛汲取資金、技術,規范招商引資行為,不斷增強自身發展實力,降低招商引資風險。三要技改擴能添活力。加強技術創新是增強企業活力的關鍵,也是抵御市場風險的保障。企業在抓好生產經營的同時,應把技術改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圍繞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消耗等目標,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四要保護環境促發展。環境保護是基本國策,是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我縣采掘企業比重高,環境保護任務重。企業要狠抓達標排放工作,對逾期未達標、環保設施閑置的單位要從嚴查處。所有新建、擴建、改建和技術改造項目要提高技術起點,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產生量少的清潔生產工藝。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工業項目,必須依法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境影響保護設施與全體工程“三同時”制度,確保達到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五要安全生產強管理。企業主管部門和企業都要樹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觀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從崗位、車間、班組抓起,重基層,打基礎,強監管,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排查不安全隱患,及時消除隱患,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的長效機制。
關鍵之四:深化改革,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后勁
一要繼續深化企業改革。改革是工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不改革,就難以從根本上消除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到頭來就只能是死路一條。要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切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真正使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各負其責、協調運轉、合理制衡。要在深化企業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各級各部門都要為企業改革提供服務、提供支持,努力營造良好的改革發展環境。二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強化市場化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在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推進“三個轉變”,優化資源配置,整合經濟要素。礦產儲量消耗加快,已成為影響我縣工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潛在危機。要堅持依法保護、嚴格規劃、有序開發的原則,合理配置和開發礦產資源。鼓勵有開采實力的礦山企業,按程序申請探礦權參與風險找礦,增加可采儲量。要大力整治無證違規開采、亂采濫挖、非法轉讓、層層轉包和壟斷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為。要全面推進市場化配置礦產資源,新設置探礦權、采礦權必須一律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實現礦產資源的優化配置、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實現礦產資源優勢向資本優勢的持續健康轉化和效益最大化。
關鍵之五:改善服務,切實優化工業經濟發展環境
一要抓環境。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競爭力。要努力改善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條件,抓好**至樂壩工業走廊的設施配套,努力培育企業發展載體。要切實優化治安環境,嚴厲查處“三亂”行為,切實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二要抓服務。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對企業提出的問題,做到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切實為企業服好務。要深入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加強調查研究,主動幫助企業和基層排憂解難,及時發現并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的各種重大問題,進一步從宏觀上把握工業經濟運行發展態勢。要加強對能源、資金、運輸的協調調度工作,保障工業企業正常生產經營。三要抓領導。堅持和完善領導掛聯企業責任制、目標考核獎懲制等各項制度,堅持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工業工作的領導,努力做到責任、政策、措施和督查“四個落實”,促進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對貧困山區縣加快工業發展的一點思考】相關文章:
貧困山區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調查思考08-12
對加快發展縣廣播電視業的調查與思考08-12
貧困山區如何加快縣域經濟發展08-12
貧困山區如何加快縣域經濟發展08-15
關于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哲學思考08-12
加快xx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08-12
加快xx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08-15
關于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哲學思考08-15
××縣加快綠色食品基地建設的思考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