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巴中市南江縣黃羊產業化發展的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2003年,全縣南江黃羊飼養量達70.3萬只,出欄36.7萬只,實現產值9175萬元,人均養羊收入173元;全縣建成萬羊鄉26個、千羊村187個;發展年飼養南江黃羊50只以上的大戶5296戶,100只以上的526戶,1000只以上的15戶。今年1-8月,南江黃羊飼養量達79.8萬只,預計年底將突破100萬只,產值超過1億元,人均養羊收入達200元以上。南江黃羊已逐漸發展成為南江縣域農村經濟的骨干產業及全國各地農民發家致富的優勢項目。自“九五”以來,全縣有1.52萬戶農戶靠養羊實現脫貧致富。迄今為止,南江黃羊已發展到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900多萬農戶累計推廣近億只,累創社會經濟效益200多億元。
1、理順了發展思路。縣委、政府明確了“創新一個機制,加快三個轉變,推行五項改革,落實五項措施,達到三靠要求,實現第一目標”的“135531”南江黃羊產業化發展思路。“創新一個機制”,即政府引導、項目扶持、協會組織、龍頭帶動、大戶促動、農戶聯動、市場拉動的新機制;“加快三個轉變”,即傳統飼養向科技飼養轉變、黃羊數量型向黃羊質量型轉變、黃羊市場流通向產品精深加工轉變;“推行五項改革”,即改善羊群結構、改進飼養方法、改變經營機制、改良繁育體系、改革發展體制;“落實五抓措施”,即抓良繁提高品質、抓大戶擴大規模、抓龍頭連接市場、抓加工提高效益、抓品牌增強支撐力;達到“三靠要求”,即靠養羊跨越發展、靠養羊富民裕縣、靠養羊全國揚名;“實現天下第一目標”,即把南江黃羊打造成天下第一羊。
2、明確了發展目標。縣委、縣政府結合南江實際,制發了《關于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決定》、《關于加快南江黃羊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印發2004年南江黃羊發展目標督查考核辦法的通知》等一系列加快南江黃羊發展的文件,科學制定了建設畜牧大縣的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南江黃羊產業化發展奮斗目標。一是近期目標:“打基礎”,實施“22111”工程,即2004年培育2萬戶養羊大戶,培訓2萬名養羊明白人,種植10萬畝優質牧草,建設10個人工授精站,年飼養黃羊100萬只,為南江黃羊產業化打好牢實的基礎。二是中期目標:“上規模”,到2010年,南江黃羊飼養量達200萬只,養羊產值達到3億元,人均養羊收入達到600元,基本實現保種選育、擴繁防病、加工銷售一體化。三是遠期目標:“產業化”,到2020年,南江黃羊飼養量達300萬只,養羊產值5億元,人均羊業收入800元,全面實現南江黃羊產業化目標。
3、創新了發展機制。利用退耕還林政策實施糧草輪作、果(藥)草間作、牧草套作等方式,解決飼草問題;實現了牧養向圈養轉變;健全了“信貸投入、項目投入、招商引資、激活民資、試行保險、以獎代補”的多元化投入機制;采取超常舉措,重獎養羊大戶、業績突出的黨政干部和科技人員,對養羊工作無起色、工作不落實的鄉鎮主要負責人進行交流任職。
4、增加了綜合效益。通過黃羊產業的規模發展,涌現出了一批黃羊專業大戶、專業村、專業園場和黃羊“經紀人”,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隨著南江黃羊品牌知名度的進一步提高,南江黃羊的銷售價格逐步上揚,養羊大戶收入明顯增加,上半年養羊帶動全縣農民人均增收52元;通過各級干部掛聯幫扶和投資入投黃羊產業發展,進一步轉變了工作作風,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
二、主要措施
1、轉變觀念,完善思路。理念決定發展,思路決定出路,決策決定方向。縣委、縣政府始終把南江黃羊發展作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作為縣域經濟的骨干項目,作為財政增收的基礎財源,作為開發農村資源的先導產業,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全縣進一步完善了“135531”思路,即創新一個機制、加快三個轉變、推行五項改革、落實五抓措施、達到三靠要求、打造“天下第一羊”的南江黃羊產業化發展思路。“創新一個機制”,即政府引導、項目扶持、協會組織、龍頭帶動、大戶促動、農戶聯辦、市場拉動的新機制;“加快三個轉變”,即傳統飼養向科技飼養轉變、黃羊數量型向黃羊質量型轉變、黃羊市場流通向產品精深加工轉變;“推行五項改革”,即改善羊群結構、改進飼養方法、改變經營機制、改良繁育體系、改革發展體制;“落實五抓措施”,即抓良繁提高品質、抓大戶擴大規模、抓龍頭連接市場、抓加工提高效益、抓品牌增強支撐力;“達到三靠要求”,即靠養羊跨越發展、靠養羊富民裕縣、靠養羊全國揚名;“打造天下第一羊”,即南江黃羊打造成“天下第一羊”。
2、創新機制,加快發展。圍繞建設“畜牧大縣”目標,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用新機制和新舉措促進南江黃羊產業化發展。一是創新養殖模式。利用退耕還林政策實施糧草輪作、果(藥)草間作、優質牧草套作、秸稈綜合利用工程等,解決擴量飼草問題,促進牧養向圈養轉變、零星飼養向集中飼養轉變、粗放飼養向專業飼養轉變,做到散戶飼養與規模飼養相結合、標準化生產與品牌創建相結合、初級加工與精深加工相結合,加快南江黃羊產業化發展進程。二是創新投入機制。建立健全“信貸投入、項目投入、招商引資、激活民資、探索保險、以獎代補”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投入機制,切實解決南江黃羊產業化發展的投入問題.①利用國家“863”科研項目投入解決保種選育問題;②利用秸稈綜合處理、退耕還林、農業綜合開發、以工代賑北草項目等解決飼草問題;③利用優惠激勵政策加速擴繁增加總量;④利用財政扶持項目健全疫病防治體系;⑤利用招商引資建設加工龍頭企業。三是創新科研機制。加強與四川省農科院、西北農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西北農大、南京農業大學等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實施了國家“863”計劃“南江黃羊新品系選育研究”課題,爭取了國家“863”計劃“中國傳統及特色食品和畜牧產品生產技術與產品開發”項目。四是創新激勵機制。采取超常舉措,重獎養羊50只以上養殖大戶,重獎對種草養羊做出突出貢獻的鄉、村、社干部和縣級相關部門及掛聯領導。目前,全縣干部群眾養羊積極性空前高漲。
3、搞好示范,重點突破。縣委、縣政府采取幫助投入、技術指導、抓點示范的辦法,集中建設一批基地、培植一批典型,帶動了黃羊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是建設基地。按照“政府引導、業主經營、項目扶持、科技支撐”的思路,堅持“園區+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建好“863”科技示范園,涌現出字庫、黃梁、灌壩、硝洞、水田坪、白巖、廟梁村等28個標準養殖示范小區,建成冉家壩、石礦壩、熊家壩等養殖黃羊1000只以上的“千羊場”15個。二是培育龍頭。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按照“放手發展、積極引導,提高素質、大力扶持”的思路,積極組織農民、鼓勵畜牧大戶、技術能人牽頭創建南江黃羊發展專業協會、專業園場等黃羊產業發展帶動主體,與四川省格瑞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組建四川格瑞南江黃羊有限公司,從事南江黃羊加工,著力培育龍頭食品企業,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三是幫扶帶動。組織動員副科級以上實職干部、下派駐村干部、畜牧系統干部職工,采取以羊還羊、入股養羊等方式,帶頭或帶動發展南江黃羊。四是優化服務。建立健全“六大體系”,即黃羊繁育體系、飼草加工體系、羊產品精深加工體系、技術服務體系、信息服務體系、營銷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水平,加快南江黃羊產業化發展進程。同時,縣委、縣政府擬定今年10月舉辦“中國·四川光霧山紅葉節暨中國·南江黃羊美食節”, 同時與省畜牧食品局聯合在南江舉辦“四川省第二屆山羊節”,以時尚消費為切入點,以節樹形象,以節促增收,以節促發展。
4、加強領導,確保實效。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和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南江黃羊發展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全縣南江黃羊產業化發展的組織領導。堅持“四個逗硬落實”,確保南江黃羊產業化發展大見成效:一是逗硬落實縣級領導包片、分管領導定線、部門領導定點、下派干部包村(社)、黨委書記包鄉鎮、鄉鎮干部包村的領導責任體系,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級干部層層抓、駐村干部天天抓的黃羊產業化發展工作格局。二是逗硬落實了相關部門、人員在技術推廣、品種培育、資金扶持、疫病防治、品牌保護等方面的職責,全面提高黃羊養殖、加工、流通等各個環節的服務水平。三是逗硬單項和綜合考評內容,將目標任務分解到各鄉鎮、村社和農戶,著力構建“重點突出、導向正確、指標量化、獎懲分明”的目標考評機制,在全縣上下形成了獎懲分明、鼓勵實干的良好局面。四是逗硬落實“六員”負責制,即總指揮員、總技術員、總推廣員、總巡視員、總督查員、總宣傳員,形成了南江黃羊發展組織領導、課題研究、工作巡視、督促檢查、宣傳發動于一體的責任體系,促進了南江黃羊產業發展的整體推進。
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從總體上來講,南江黃羊產業化發展形勢喜人的強勁勢頭,但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思想認識不夠到位。個別鄉鎮領導以環境不適宜、條件不具備等為借口,等待觀望,宣傳發動不深入,致使部份農戶心存顧慮,行動遲緩,走村串戶多、發動群眾少,口號提得多、研究問題少,安排布置多、工作實效少。二是掛聯幫扶不夠到位。個別掛聯部門工作不到位、幫扶不落實,未做具體工作,群眾反映較差,基層有意見。個別下派駐村干部工作漂浮。三是投入機制不夠健全。個別鄉鎮信用社對支持黃羊發展理解不透、貫徹較差。貸款額度小、投放條件高,難以適應發展需求;個別鄉鎮工作無計劃,手頭無措施,胸中無大志,大包大攬,包打包唱,未能充分調動農戶自我投入積極性。四是發展速度不夠均衡。少數地方以點帶面,不同程度出現了有圈無羊、有羊無圈、有草無羊、有羊無草等現象。五是綜合管理不夠配套。個別地方黃羊專業協會運作不規范,功能不健全,工作不到位,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在信貸支持、飼草管護、技術服務、疫病防治、市場開拓等方面的服務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產品加工滯后,龍頭企業帶動乏力,市場發育緩慢,制約著黃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做大黃羊產業,努力實現黃羊產業化發展目標。
1、認識再提高。實踐證明,沒有特色支柱產業,結構調整就難以縱深推進,農民收入就難以穩定增長,社會經濟就難以跨越發展,我們要順應市場潮流、立足長遠發展、放眼全球競爭,進一步認清形勢、深化認識、發揮優勢、排難攻堅,奮力加快黃羊產業發展。一要看到產業化發展的優越性。我縣發展南江黃羊基礎好,農戶養殖習慣普遍形成,養殖技術基本掌握,全縣草場資源廣闊,飼草資源豐富,發展南江黃羊是開發利用農村技術資源、牧草資源、勞動力資源的先導產業,是開發農村資源的“轉化器”。二要看到產業發展的艱巨性。南江黃羊養殖規模不大,總量不足,農民人均飼養量還不到1.5只,要達到人均黃羊2只的目標,壓力十分巨大。羊肉干、羊肉松、羊肉醬等系列制品生產成本高、規模上不去、包裝品位低,沒有拳頭產品、沒有知名品牌、沒有主導市場,南江黃羊產業化發展任重而道遠。三要看到產業發展的復雜性。產業化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資金籌集、土地利用、宣傳引導、示點示范、跟蹤服務、精深加工、拓展市場等錯綜復雜的困難和問題,需要認真面對和切實解決。
2、發展步伐再加快。一要示范引導促發展。鞏固提升關田、元潭、北極、元頂子等羊場的建設規模和質量,加快寨坡、桃園、石礦、大壩等規模羊場的建設進度,突出抓好適度規模、集中連片、標準優質的示范小區建設。切實抓好沙高線、元臺線、雙江線、野正線等種草養羊示范線建設。迅速建好未完工羊場,上齊羊只,消除空圈。重點抓好赤溪廟梁、活水、空山、大埡萬畝果藥牧發展標準化示范圈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豐富扶貧新村建設內涵。二要糧草先行促發展。抓好牧草管護、青干草曬制、秸稈收貯和機具購置,青貯池建設工作,依托縣草業開發公司搞好草料加工,確保全縣以玉米秸稈為主的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抓好秋季種草.抓住秋播秋種關鍵時節,迅速落實土地、資源、技術和人力、物力,實現秋季種植優質牧草5萬畝以上。抓好越冬管理。集中開展以草料供給、疫病防治、保溫保育為重點的黃羊越冬飼養管理月活動,確保黃羊安全越冬。三要依靠科技促發展。依托南江黃羊國家863項目,建立基因庫、培育新品系、保護核心群,積極建設南江黃羊擴繁場,進一步健全良種繁育和推廣體系,提升黃羊品種質量。把技術人員培訓作為日常重點工作常抓不懈,采取技術人員培訓與養羊大戶示范幫扶相結合,抽派專業技術人員對各鄉鎮基層干部、養羊大戶進行專門培訓,確保常用養羊技術和生產標準的普及和推廣。全面落實各級政府負總責的動物防疫工作責任制,做到“頭頭注射、只只免疫”,羊痘、口蹄疫、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等重大疫病免疫率要達到100,為養羊戶解除后顧之憂,為畜牧業健康發展。
3、發展機制再創新。按照“農戶投入為主、信貸扶持為輔、政府以獎代補”的原則,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爭取項目,重點爭取南江黃羊產業發展、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及畜產品加工基地建設等項目;大力招商引資,積極促成與格瑞集團的合作項目開工建設,搞好南江黃羊食品加工;增大部門投入,捆綁涉農項目資金,堅持重點資金重點使用,集中搞好“百十”工程規劃村建設;加大信貸扶持,簡化承貸手續,增加信貸總額,積極支持養羊大戶發展;激活民間資金,采取干部和群眾聯合、群眾與群眾聯合等靈活多樣的經營機制,充分調動干部群眾養羊積極性。二要創新發展機制。建立健全“良種繁育體系、飼草加工體系、精深加工體系、技術服務體系、信息服務體系、市場營銷體系”六大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龍頭食品企業、龍頭藥品企業、龍頭服務企業、龍頭出口企業、龍頭餐飲企業、龍頭科研場站”六大龍頭企業,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格局。三要創新市場機制。建立健全畜牧產業交易市場;充分發揮南江黃羊專業協會職能,提升羊業發展組織化程度,規范生產、市場營銷行為,降低市場風險,增加農戶收入;切實辦好“中國·四川南江黃羊養食節”,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以節揚名,以節促收;整頓和規范黃羊生產發展要素市場,打擊倒賣種羊等破壞南江黃羊發展不法行為,為南江黃羊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巴中市南江縣黃羊產業化發展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巴中市南江縣核桃產業化發展的調查與思考08-12
巴中市能源發展的現狀和對策研究08-12
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調查報告08-17
##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調查報告08-16
農業產業化發展匯報材料08-12
發展多種形式的產業化經營08-08
關于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研究08-15
入世與中國農業產業化發展08-17
關于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研究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