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區農村勞動力內轉外輸工作的調查與思考
于xx區農村勞動力內轉外輸工作的調查與思考xx是農業大區,合理開發利用農村富余勞動力資源,是促進農民增收、事關廣大農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近年來,區委、區政府把農村勞動力內轉外輸工作當作富民強區的一項民心工程來抓,通過勞務輸出,實施“一出三進”(輸出人員、引進項目、資金、人才),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逐步形成了“輸出人員與輸入經濟”的良性互動循環機制。近日,筆者深入有關部門、單位和鄉鎮、村組就全區農村勞動力內轉外輸工作進行了調查分析。
一、農村勞動力和勞務輸出工作基本情況
目前,xx區農業人口102.8萬人,農村勞動力約50.8萬人,其中男性30.48萬人,女性20.32萬人,剩余勞動力25.4萬人剩余勞動力中初中以下文化10.9萬人,初中以上文化14.5萬人。
2003年xx區勞務輸出人數23.08萬。按區域分,國內輸出勞動力,大多數集中在滬、寧、錫、常、浙、北京、廣東等地;境外輸出人數約1600人,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約旦等國。按按行業分,從事建筑的約占47.6%,其余主要是加工、烹飪、電子等。按性別分,男勞力占71.4%,女勞力占28.6%。輸出勞力年齡主要集中在18-50歲之間。隨著勞務輸出工作的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已成為提高勞務輸出技能水平,增加輸出人員技能的主要方式。
二、勞務輸出工作主要做法
隨著勞務輸出工作的逐步開展,xx區勞務輸出工作漸成規模,由“散兵游勇”向成建制發展,由單一的行業向多行業發展,由體力型向技能型發展,逐步形成基地化、規范化、市場化的格局。1996年,xx區的勞務輸出工作經驗在全國農村就業工作會議上典型介紹;2000年,我區又被勞動部定為全國“返鄉創業”和“百鎮百萬農村勞動力培訓”試點縣之一。主要做法是:
1、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組織管理網絡
近年來,xx區一直把勞務輸出工作作為富民強區的民心工程來抓,區里成立了由農工部、建設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會、婦聯、共青團等20多個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農村勞動力開發就業領導小組,由區政府主要領導同志負責;鄉鎮由黨政一把手負責,各村也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并開展了輿論宣傳、組織發動、信息和后勤服務、建檔立制、拓寬勞務輸出渠道等工作,使勞務輸出工作得以有序規范地進行。
2、加強服務,努力創新勞務輸出工作機制
一是宣傳服務。轉變就業觀念是搞好勞務輸出工作的基礎。區委、區政府堅持“政府推動、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以示范引導為抓手,大力造濃勞務輸出的輿論氛圍。為了使更多的富余勞動力走出去打工創業,區里組織返鄉創業致富能人,到各鄉鎮巡回演講,并在《新楚州》報開辟了勞務輸出專欄,介紹外出務工人員創業致富經驗,專門外出拍攝勞務輸出專題片,在電視臺播放。逢年過節,全區每年新春佳節期間開展“五個一”活動(即對全區務工返鄉人員和有關中介組織開展一次調查,組織一次座談,提供一條信息,發出一封公開信,輸出一批新勞力),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群眾外出務工發家致富的熱情。
二是信息服務。各鄉鎮和勞動保障部門通過各種手段收集用工信息,一是主動出擊,面向全國,面向職介機構、駐外辦事處、勞務基地收集信息;二是通過勞動部門與對口單位聯系,確保信息的真實性。
三是跟蹤管理服務。輸得出、留得住、有成效是有組織勞務輸出的根本。各部門、各鄉鎮都能努力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跟蹤服務,解決他們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盡量減少和避免倒流現象,對民間自發形成的勞務輸出聯合體、勞務輸出專業村,及時納入了有組織管理的軌道。
3、加強培訓,不斷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素質
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數的不斷增多,勞務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為此,我區著重加強了外出務工人員的技能培訓工作。區勞動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利用各種培訓基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技能培訓。城區依托職教中心的師資資源,農村依靠成人校的場地資源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訓不僅注重技能的培訓,而且十分重視他們的素質培訓,對廣大外出務工人員進行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道德教育,同時還根據供需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凡業務考試和操作考核合格的,由勞動部門發放合格證書和職業技術資格證書,使勞務輸出工作走向良性循環的軌道。
三、勞動力就地轉移工作
在做好勞務輸出工作的同時,我區狠抓了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近年來,相繼出臺了有關政策,激勵外出人員致富帶富、返鄉創業的積極性。出臺了《關于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有關規定》,明確了返鄉創業享受的系列優惠政策,返鄉創業企業與外商來xx區投資的的企業同等待遇。僅2003年全區有返鄉創業的395個各類經濟實體在xx區落戶,如xx雙語學校、xx米廠等一批企業,都是在區返鄉創業有關政策的感召下回鄉創辦的,這些企業由弱到強,效益穩步上升,發展勢頭良好,返鄉創業已吸納11554人就業,促進了勞動力的就地就近轉移工作,去年xx區就地就近轉移就業61708人。
四、勞務輸出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xx區農村勞動力內轉外輸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是勞動者的素質不高。從有關統計資料來看,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文化水平偏低、年齡偏大,工作難找、工資微薄,這些人缺乏綜合素質培訓,在語言、思想、工作技能、公共知識、道德規范上與大城市的生活、工作環境不太適應,因而立足不穩。
二是勞動力缺乏技能。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從事的是繁重的體力勞動,靠體力掙錢的較多。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從事體力勞動的工種也越來越少,車間主管、電工、焊工、電腦、電子、機械操作等一些技術工種需求量較大,技術崗位供求矛盾突出。
三是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較低。從xx區勞務輸出工作發展過程看,大多數富余勞動力都是通過親友、熟人、鄰居介紹走出鄉村的,通過基地吸納、中介組織和經紀人輸出的相對較少。但實踐證明,通過有組織,成建制的輸出人員,經過培訓,不僅掌握了工作技能,又懂得城市的工作規范,到了用人單位后很受歡迎,且工資較高,工種穩定。
四是法律意識弱,勞務糾紛較多。現在廣大農民外出打工致富的愿望較為迫切,但由于現在勞務市場不夠規范,很多人上當受騙,花了不少冤枉錢,這也挫傷了一部分人外出務工的積極性。即使在外面找了一份工作,但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由于缺乏法律常識,造成了許多勞動糾紛,給勞務輸出工作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四、幾點建議
1、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合理利用勞動力資源。
進一步發揮區、鄉兩級勞動部門的職能作用,逐步完善“勞動就業所、勞務公司、勞務中介所”三位一體的組織網絡。各鄉鎮要為一個地區、一個鄉鎮打造出區域品牌,形成一區多業、一鄉一業的名牌格局,在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的同時,加大勞務品牌的培育,工會、共青團、婦聯、司法等部門應積極配合,全力做好有組織勞務輸出的服務、保障工作,確保農村富余人員輸得出、留得住。
2、加強培訓,提高勞動力綜合素質
從長遠來看,發展勞務輸出,關鍵是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只有高素質的勞動者,才能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素質高的勞動力不僅掌握了專業技術和一定的工作經驗,而且觀念較新,視野較寬,這樣的人員在勞動市場上極為搶手。因此,xx區應充分利用區職教中心的師資、場地資源,開展適應市場需求的中短期專業培訓班。各鄉鎮要充分利用成人校這的陣地與培訓基地相銜接,有重點、有選擇地培訓人員。力爭經過2-3年的努力,使農村富余勞動力90%以上經過職業技能培訓。
3、落實政策,進一步完善服務措施。
各部門、各鄉鎮要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激勵政策,鼓勵和引導廣大農民轉變觀念,走出家門,跨出國門。相關部門要在法律援助、勞動仲裁方面幫助他們提高法律法規意識,在維護合法權益上給予大力支持;在計劃生育、管理上,政策要靈活,計生對象的“雙月檢”、“婚育證”手續的辦理只要出具所在地管理部門的證明即予認可;對輸出勞動力親屬的子女在生活上、學習上給予適應的照顧,使外出勞動者安心、放心、舒心。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區、鄉、村三級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廣開信息渠道,結合農村特點,經常深入鄉鎮,多舉辦各種形式的洽談會、招聘會,為供需雙方提供直接見面洽談的機會。
【區農村勞動力內轉外輸工作的調查與思考】相關文章:
擴大內轉外輸力度加快全鎮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勞動力經驗材料08-17
區農村勞動力轉移情況的調查08-12
關于農村勞動力素質現狀的調查與思考08-12
對鄉鎮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調查與思考08-12
當前農村勞動力轉移情況的調查和思考08-12
關于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實踐與思考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