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生態環境調研發言材料
隨著環境管理的逐步提高,工業污染已逐步實現達標排放,污染物排放由濃度控制轉變為總量控制,污染治理由末端治理轉向清潔生產全過程控制,新建項目實行環保第一審批權和“三同時”制度,從而使我縣的工業污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在農業領域,由于種植業的化肥、農藥污染、牧業的畜禽糞便污染、漁業的水體污染、以及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的污染,使得農業面源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已成為影響農村生態環境、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1、◇◇縣農業情況概述
我縣經濟歷來以農業為本,糧食作物有水稻、三麥、玉米、高梁、山芋和豆類,經濟作物有棉花、油料、蓖麻、薄荷等。2003年,農業生產總值357191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3902元。農村人口69.78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76%,農村從業人口數量41.80萬人,農業耕地面積50668.73公頃,占總面積34.52%。畜禽養殖以豬、雞、鴨、牛、鵝為主,擁有規模化養殖場732個,總產值13504.6萬元。漁業水域面積42000公頃,水產品年產量76352噸,總產值73591萬元。
2、農業面源污染情況
(1)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使用及排水情況。2000年我縣農藥施用總量為123220公斤,施用農藥耕地面積50489.93公頃。單位耕地面積平均農藥施用量為2.44公斤/公頃,與1990年1.20公斤/公頃相比有了大幅度增加,棉花產區為農藥污染重點地區。
①水稻
2003年全縣水稻面積64.85萬畝,單產492公斤,總產量318861噸。水稻使用化肥品種有碳銨、尿素、過磷酸鈣和復合肥,每畝施用量碳銨50公斤、尿素15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25%復合肥50公斤。施用總量碳銨32425噸、尿素9728噸、過磷酸鈣16213噸、復合肥32425噸。其中尿素轉化率為40-50%、碳銨30%、復合肥30%、過磷酸鈣20%。可以看出,化肥的轉化率較低,大多以各種形式轉移至水體、土壤和大氣中,造成水體、土壤和大氣的污染。
水稻使用的農藥品種較多,有5%的銳特勁、20%稻草寧、30%克紋虱等,每畝用量從25克-100克不等。
我縣水稻年用水定額316.6噸/畝,年排水量200.1噸/畝,總排水量12976.485萬噸。進水CODMN值以2000年大運河各段面監測結果平均值5.0mg/L計算,出水以2000年水稻田排水監測CODMN值17.0mg/L計算。
②小麥
2003年全縣小麥面積53.9萬畝,單產346公斤,總產量186742噸。小麥使用化肥品種有碳銨、尿素、過磷酸鈣和復合肥,每畝施用量碳銨30公斤、尿素30公斤、過磷酸鈣35公斤、25%復合肥50公斤。施用總量碳銨16170噸、尿素16170噸、過磷酸鈣18865噸、復合肥26950噸。
小麥使用的農藥品種有60%的彼得靈、20%的三唑酮、5.8%的麥喜等。
③棉花
2003年全縣棉花面積2.45萬畝,單產55公斤,總產量1346噸。棉花使用化肥品種有碳銨、尿素、過磷酸鈣和氯化鉀,每畝施用碳銨25公斤、尿素35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氯化鉀15公斤。施用總量碳銨612.5噸、尿素857.5噸、過磷酸鈣735噸、氯化鉀367.5噸。
棉花使用的農藥品種有5%紅太陽大將軍乳油、25%的東寶一號、25%的快殺靈乳油、三氯殺螨醇等。
棉花灌溉一年一般2-3次,干旱時15天一次。
④油菜
2003年全縣油菜面積14.49萬畝,單產153公斤,總產量22218噸。油菜使用化肥品種有碳銨、尿素、過磷酸鈣和氯化鉀,每畝施用量碳銨25公斤、尿素35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25%復合肥50公斤、氯化鉀5公斤。施用總量碳銨3622.5噸、尿素5071.5噸、過磷酸鈣5796噸、復合肥7245噸、氯化鉀808.5噸。
油菜使用的農藥品種有14%的雙鋤、22%的油豐、5%的高效大功臣等。
(2)農業廢棄物
我縣農業廢棄物主要以農作物秸稈為主,年共產生秸稈量為66.2274萬噸。其中大小麥秸稈產生量占總量的31.88%,水稻占總量的63.45%,豆類占2.4%。在秸稈綜合利用方面,秸稈還田量為12.02萬噸,占產生量的18.1%,用作牲畜飼料量為5.26萬噸,占產生量的7.95%,用于工業原料量為0.1萬噸,占產生量的0.15%,用作燃料量為30.75萬噸,占產生量的46.4%,綜合利用量占總量的72.6%。
農作物秸稈污染狀況調查表
指標名稱
計量單位
大小麥
水稻
玉米
豆類
棉花
其它
農作物產量
噸
175944
396434
1501
9992
1578
20472
秸稈產生量
噸
211133
420220
2011
15987
2683
10240
秸稈利用量
其中:秸稈焚燒量
噸
60000
120000
0
0
0
0
秸稈還田量
噸
58000
62200
0
0
0
0
用作牲畜飼料
噸
25000
22000
966
4675
0
0
用作工業原料
噸
0
1000
0
0
0
0
用于生產沼氣
噸
0
0
0
0
0
0
其它用途
噸
88133
270020
1045
11312
2683
10240
其中用作燃料
噸
67667
214520
1045
11312
2683
10240
廢棄
噸
466
500
0
0
0
0
由于農村能源結構調整,農民也逐漸使用如:石油液化氣、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使得秸稈的廢棄現象越來越嚴重,有的堆放在公路兩側,妨礙交通;有的推入河中,導致河水變質;更有不少在露天被焚燒。每年我縣有18萬噸秸稈在露天被焚燒,中部地區為露天焚燒污染重點區域。其焚燒時間主要集中在5-6,10-11月份,焚燒時產生的大量煙塵和有害氣體,不僅使焚燒地區的空氣受到污染,而且時常降低周圍大氣的能見度,導致橫穿◇◇中部地區的京滬高速公路上能見度降低,增加了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安全隱患。
(3)、大氣狀況
通過近年來大氣監測的數據來看,城區大氣環境質量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由于全縣農村工業廢氣污染源較少,其空氣環境質量優于城區的空氣環境質量。我縣大氣污染第一污染物是TSP,第二污染物是NOX,第三污染物是SO2,三種污染物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其中TSP主要來自鍋爐、建筑、農作物焚燒和運輸中的揚塵,NOX、SO2主要來自工業廢氣、燃煤煙氣。酸雨頻率在近五年出現的頻次為0,證明未受到酸性污染。農業污染分析如下:
全縣農業COD排放情況表
類別
排放量(噸)
所占比例(%)
種植業
1630
38.6
水產養殖業
660
15.6
畜禽養殖業
1929
45.7
總量
4219
100
3、主要對策及措施
(1)在全縣范圍內全面禁止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推廣生物農藥。全面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推行測土施肥和配方施肥,推廣商品有機肥。在土壤肥力方面,應通過抬田治堿工程和耕地保護工程,針對農田地勢低洼,土壤粘重、堿性大的情況,進行灌水洗堿,使用酸性化肥,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狀,為作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生態環境。
(2)發展有機農業,開發有機食品,在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中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這不僅可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還能提高農產品的經濟價值。
(3)在養殖業污染方面,以縣地力源有機肥廠為基地,擴大規模,利用畜禽糞便和秸稈粉等其它原料相配比,生產商品肥,進行還田,實現種養良性循環。
(4)加強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通過創建無秸稈焚燒鄉鎮等活動,提高鄉鎮干部、群眾科學利用秸稈的積極性。具體工作中,首先要積極推廣麥套稻等實用技術,從源頭控制;其次,加快實施秸稈還田工作,促進農作物秸稈轉化為有機肥;第三,搞好秸稈的生化處理,發展飼料加工,推動畜禽養殖業。
(5)在水產養殖業,應全面推廣濕地作物立體套養、高密度養殖水體生物凈化工程,發展生態養殖,控制養殖水體污染,改善水環境。
【農村生態環境調研發言材料】相關文章:
縣新農村建設調研材料08-15
我市新農村建設調研材料08-12
農村調研報告02-04
農村調研報告07-26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研座談會匯報發言材料08-12
關于生態環境的調研報告范文07-22
材料調研報告11-29
企業調研座談會上的發言材料08-10
農村飲水調研報告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