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工作總結
創建優美鄉鎮 打造美好家園
——粵海市金海區三水鎮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工作總結
近年來,我鎮始終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使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全面協調持續的發展。同時,我鎮樹立“環境就是資源,健康就是財富”的理念,把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作為推動環境保護工作,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載體,努力在“生態、綠色、健康”上作文章,通過廣泛深入地開展創建活動,有效地推動了全鎮生態環境和經濟建設水平的整體提高。
一、全鎮的基本情況
三水鎮地處珠江雞啼門與磨刀門兩大水道匯入南海之濱,三面環海,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是全國早期工人運動領袖林偉民同志的故鄉。全鎮陸地面積96平方公里,下轄4個村委會和3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4萬多人,其中戶籍人口3.2萬人,外來務工人員10多萬人。近年來,我鎮經濟得到快速發展,2005年實現當地生產總值(GDP)24億元;工業生產連續七年以超過30%的速度遞增,2005年實現產值79.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352萬美元;外貿出口3.7億美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154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6930元。初步形成了以家電、電子、生物制藥、汽車配件為支柱的產業格局,成為粵海市工業發展較快,經濟實力較強的一個鎮。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我鎮大力開展以人為本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先后被評為“國家衛生鎮”、“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試點鎮”、“廣東省文明鎮”、“廣東省教育強鎮”、“粵海市依法治市示范單位”等光榮稱號。最近,又被評為粵海市首屆“十佳文明和諧村鎮”。我鎮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果,與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重視環境保護,促進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是分不開的。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為了把創建活動不斷引向深入,我們認真按照國家環保總局關于開展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活動的通知精神,通過大手筆抓環境規劃,大投入抓環保設施建設,大動作抓環保管理,大聲勢抓環保宣傳,干群環保意識大為提高,城鎮環境面貌進一步優化,環境設施不斷完善。城鎮自來水普及率98%,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合格率96.4%,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70.5%;地表水聲環境質量均達到環境規劃要求;重點工業污染源排放達標率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3.1平方米,主要道路綠化普及率98%,農業生態環境良好,無水土流失現象,農用化肥施用強度、農產品農藥殘留均控制在標準之內。
(一)領導重視,創建工作擺上重要位置。
我鎮處在的改革開放前沿地區。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鎮經濟快速發展,工業企業不斷增加,外來人口大量涌入,城鎮規模迅速擴大。新情況、新形勢給我鎮的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和新的挑戰。在發展的歷程中,三灶人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搞好生態建設,才能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增創新優勢,保持發展后勁,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進一步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創建環境優美鄉鎮,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也是實現胡錦濤提出的“環境保護工作,要著眼于人民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要求的重要舉措。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就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促進鄉鎮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就是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就是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好事。因此,我鎮黨委、政府確立了“生態保護—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發展模式,明確提出建設“綠色三灶”——“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把生態環保工作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強對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指導。
一是強化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構。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是一項群眾性、社會性和基礎性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標準要求高,必須依賴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為此,我鎮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書記、鎮長親自掛帥,鎮黨政領導成員任副組長,成員由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各村(居)委會書記主任組成。領導組下設創建辦公室,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領導親自抓、各單位積極配合和各工作組具體落實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黨政領導成員率先垂范,以身作則,積極帶頭參與,為創建工作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有效推動了創建的深入開展。
二是強化考核、落實責任。及時召開了聲勢浩大的創建工作動員大會,在統一思想、廣泛發動的基礎上,鎮政府同各村、各企業簽訂了創建工作責任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了創建工作有條不紊地扎實推進。
三是強化規劃,編制文本。聘請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編制了《三水鎮生態環境規劃》,通過省環保廳組織的專家評審后,報請金灣區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二)加大投入,全面啟動環保設施建設。
一是全面啟動污水處理工程。工程總投資達3000多萬元,主要是鋪設南、北兩條排河的污水管網,將工業園區絕大部分企業的工業廢水和鎮區生活污水接入集中處理。其次是在兩條排河下游建設氧化塘污水處理設施,日處理污水達2萬噸。二是合理實施環衛設施配套工程。對城區的3座垃圾中轉站和4座公廁實行改造,均由專人管理,內外環境清潔衛生,鎮城區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98%。加大環衛清掃保潔隊伍建設,在原有清掃保潔55人的基礎上再增加了46人,加上同心公司原有的清運人員75人,目前清掃保潔及清運人員共有176人;垃圾運輸車11臺,灑水車2臺,垃圾壓縮車2臺,保潔用手拖車62臺,吸糞車1臺,環衛經費得到保障和落實,今年達280多萬元。鎮城區范圍取消垃圾桶,定點設置果皮箱156個,并實行定時定點收集垃圾制度,公共場所和主要街道實行全天候保潔,隨臟隨掃,清掃率達100%,垃圾日產90噸,日產日清,清運率達100%,全部垃圾均運往粵海市垃圾處理廠無害化處理。三是加緊實施綠化美化工程,大搞植樹造林,培育綠色景點,建設環境優美文明小區。三水鎮一直把綠化美化作為形象工程來抓,做到道路修到哪里就美化綠化到哪里,開發建設到哪里就美化綠化到哪里,不斷擴大綠化面積,提高綠化美化的檔次和水平。目前我鎮在主要路段都種植了草皮和樹苗,使城區綠化面積達146.7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3 %,人均綠化面積達13.1平方米。
(三)嚴格把關,提高環保管理水平。
一是抓建設項目初審把關。在發展工業上,凡國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項目,無論效益好壞,堅決不批;凡與環境規劃不相協調的企業,無論市場前景如何,勸阻不辦;凡須落實治理設施的輕污染項目,有過硬的“三同時”措施才允許報批。二是抓環保執法檢查。嚴格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督促“三廢”治理,確保設施運轉率100%,排放達標率在95%以上。三是抓環保制度建設,全面貫徹國家環保法律法規,認真對照本鎮實際,切實制定了工業企業“三廢”治理、建設項目管理等實施細則和噪聲憂民、油煙糾紛等處理辦法,完善建立了環保工作崗位職責、工作制度、工作標準、服務承諾等,促使基層環保機構步入標準化良性運作狀態。四是抓城鄉環境的規劃和建設,協調解決城鎮開發與人類賴以為生的自然資源的保護之間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堅持重要自然資源的保護及儲備原則,保留城鎮的自然特征。第二,保證有足夠的發展空間。第三,在鎮區發展和資源保護地之間設置緩沖地帶,減緩由于開發引起的對自然資源的直接沖擊。第四,城鎮建設向“生態化”和“景觀化”發展,努力達到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協調融合。
(四)加強宣傳,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創建工作要搞好,宣傳教育很重要。開展創建工作以來,我們堅持不懈地抓好環保宣傳,切實有效地促進了干部群眾環境意識的提高。一是利用陣地宣傳。充分發揮廣播、電視、電影宣傳主渠道作用,組織環保專題影片、電視專題講座、領導專題講話,并利用村、廠板報、畫廊刊登環保政策、環保科普宣傳資料。在鎮區主街道設立永久性環保宣傳標語,營造創建氛圍。二是舉行環保培訓。對干部抓環保國策、政策法規培訓,增強他們搞好環保工作的責任性、事業性;對污染企業職工,分行業抓“三廢”治理操作技術培訓,增強他們的崗位責任意識,提高專業工作水平。三是組織專題活動,結合創建綠色學校等工作,在中小學校舉行環保知識講座、征文比賽、知識競賽,讓學生學習掌握環保理論,參與環保宣傳教育。目前,我鎮有省綠色幼兒園1所、市綠色學校(幼兒園)3所、區綠色學校2所。四是抓好“6·5”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環境日為契機,精心組織全鎮上下開展一系列的宣傳教育活動,全社會動員,人人珍惜環境,關愛生命,維護生態,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五)抓好整治,營造整潔優美的環境。
我鎮經常性地大規模地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大力加強環境衛生的管理工作。成立了市容監督隊伍,配備專職人員22人,針對亂擺賣、亂停放、亂搭建、亂拉掛、亂張貼和亂丟垃圾等“六亂”現象進行大力整治,對所有在建待建工地實行全面整治,做到文明施工,規范管理。在鎮城區范圍內禁止飼養禽畜、三鳥及放養貓狗。鎮政府每年都多次組織大規模的清理整治行動,力求徹底消滅衛生死角,消除臟亂差現象,愛衛、城管等部門充分發揮了職能作用,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認真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和“轄區衛生管理責任制”,切實加強市容管理和清潔保潔工作,努力提高城鎮環境衛生水平,確保鎮、村環境整潔,防止“白色污染”。通過開展環境大整治,有利的促進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了一個城鎮管理有序、街道整潔、環境優美的生活環境。
三、幾點體會
(一)優美的環境也是生產力。營造一個文明、優美的環境已經不能局限在“裝點門面”這一層次上,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文明、優美的形象是人們外在精神面貌和內部素質的統一,是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經濟建設是中心工作,我們的創建活動就是要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切有利的條件,為經濟的發展“鋪路搭橋”。基于這一認識,我們明確提出:要把三灶建成生態三灶、綠色三灶,大搞環境美化綠化,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千方百計地營造好這個“重要的投資環境”,使創建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地向更高層次邁進。由于創建工作促進了投資環境的優化,今年第一季度我鎮經濟增長較快,完成工業生產總值20.7億元,同比增長28.3%,招商引資勢頭強勁。一季度共新引進工業項目14個,合同投資總額4.3億元人民幣;實際利用外資2162萬美元,同比增長29.8%。固定資產投資達到了2.77億元,同比增長14.7%。
(二)創建環境優美鄉鎮,是農村城市化的客觀要求。農村城市化不僅要求在外部形態上有林立的高樓、發達完善的市政設施、現代化的城市格局,更重要的是人們的文明程度與環境條件同步提高。在農村,“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的現象還較普遍地存在著,環境治理的滯后與社會和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極不適應。加快農村城市化步伐首先就要鞏固和進一步擴大環境保護的成果,這是在農村城市化過程中我們所必須研究和解答的基礎性課題,是農村城市化的客觀要求。
(三)創建環境優美鄉鎮,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業。創建環境優美城鎮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業,抓好這項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領導班子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同時也體現領導班子講政治的高度。因為它不僅是一項環境工程,更是一項形象工程、民生工程,“抓好創建工作就是為民辦實事”。
(四)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必須領導帶頭、責任到人。要完成創建的各項工作,必須成立創建活動的領導小組,建立創建活動責任負責制。必須明確了黨政一把手作為全鎮的第一負責人,各職能部門、各村(居)委會的主要負責人為本單位責任人。必須制定了領導責任制獎懲辦法,制訂具體的工作計劃、編制城鎮環境總體規劃。
(五)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必須動員群眾、群策群力。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工作必須廣泛動員,全民參與。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加強宣傳工作,使廣大群眾都意識到優美鄉鎮創建活動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自覺參與到創建活動中來。一是要結合“六五”世界環境日的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宣傳活動。廣播電視充分發揮喉舌作用,以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形式開展環保教育宣傳,定期制作播出,不斷擴大社會的宣傳面,消除宣傳的死角;二是在鎮文化中心一樓展覽廳舉行環保宣傳教育掛圖展,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三是在中、小學生中開展教育活動,以此帶動中小學生對環保活動、科技創新活動的興趣和參與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四是在各工廠企業開展廠容達標評比活動,使群眾充分認識到創建活動不僅僅是口頭上,而且落實在行動中。讓群眾感覺到創建活動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從而營造濃厚的優美鄉鎮創建活動氣氛。
四、今后努力方向
開展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鎮以來,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照上級要求和先進鄉鎮的經驗,仍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們決心,認真對照創建標準,繼續在以下四個方面加大力度:
(一)繼續強化領導,進一步提升城鎮環境生態水平。認真實施環境規劃,并不斷修正完善;積極探索循環經濟模式,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繼續加大環境基礎投入,不斷優化城鎮面貌。
(二)繼續強化環境宣傳,進一步提高全民環境意識。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不斷加強對干部和企業業主環保責任宣傳教育,加強對“三廢”治理操作人員的崗位培訓,加強對中小學生的環境滲透教育;加強對全社會的環保國策宣傳,真正形成領導重視、企業負責、群眾參與的良好氛圍。
(三)繼續加強污染控制,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從源頭控制,嚴把建設項目審批關;抓污染治理,不斷削減污染負荷;促清潔生產,大力推廣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
(四)繼續加強環境管理,進一步增強環保執法力度。勤于檢查監督,確保環保設施正常運行,工業“三廢”達標排放;勇于碰硬,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
總之,我們決心以省環保廳和國家環保總局對我鎮創建工作考驗收為新的起點,更加扎實努力工作,為不斷提高我鎮的環保工作水平,為把我鎮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優美鄉鎮而繼續努力!
粵海市XX區三水鎮人民政府
二○○六年五月十八日
【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鎮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技術報告08-12
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專業技術報告08-15
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總結(交流材料)08-16
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總結(交流材料)08-13
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工作匯報材料08-12
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工作匯報材料08-15
創建省環境優美鄉鎮工作匯報08-12
創建省環境優美鄉鎮工作報告08-12
界牌鎮環境優美鄉鎮創建工作情況匯報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