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二○○四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二○○五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
各位代表:我受區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2004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05年財政預算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一、2004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2004年,全區人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工業強區、商貿興區、環境立區”,突出工業抓投入、農業抓調整、三產抓龍頭,國民經濟呈現出快速良好的發展勢頭,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在此基礎上,全區財政收支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幅度,圓滿完成各項預算任務,連續9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財政收入完成情況:2004年全區財政收入預算為21090萬元,實際完成25317萬元,完成預算的120.04%,同口徑比上年增長21.28%。分項目情況是:增值稅完成5526萬元,營業稅完成3482萬元,企業所得稅完成784萬元,個人所得稅完成424萬元,城市維護建設稅完成2338萬元,基金收入2000萬元。2004年,區級財政收入完成17277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17.79%;鄉鎮級財政收入完成8040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29.53%。財政支出完成情況: 2004年全區財政支出預算為24920萬元,實際完成31002萬元,完成預算的124.41%,比上年增長22.18%。其中:區級支出25076萬元,鄉鎮級支出5926萬元。主要支出項目是:農林水利氣象等部門事業費支出950萬元,文體廣播事業費支出581萬元,教育事業費支出5278萬元,衛生事業費支出1271萬元,行政管理費支出3687萬元,公檢法支出1619萬元,其它部門事業費支出1367元,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經費支出2357萬元。2004年全區基金預算支出2168萬元,當年財政預算總支出33170萬元。財政平衡情況:按現行財政體制算帳,2004年我區當年分得灶內財力19550萬元,加上年結轉2931萬元,專項資金8922萬元,市撥專款4227萬元,調入資金40萬元,全區可用資金為35670萬元;當年財政總支出33170萬元,按規定結轉下年支出2500萬元,連續第9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上述預算執行數字,在與上級業務部門對接、完成決算編制后,還會有些小的變化。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全區在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財政支出增長較快,但由于體制調整等因素,灶內財力增長并不突出,收支缺口給預算執行帶來了相當的困難。在此情況下,能夠較好地完成各項預算任務,是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團結協作、艱苦奮斗的結果,也是全區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回顧一年來的工作,財稅部門在改革中謀發展,在困難中求突破,認真落實財政政策,積極參與經濟建設,大力整頓財經秩序,不斷提高收支質量,較好地促進了我區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推進財政改革,公共財政體制不斷完善。一是完善財稅管理體制。2004年區對市上繳基數隨市屬企業集團管理權限下劃而增加,“非典”期間對某些行業的部分稅收進行減免,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我區的財力。財稅部門加強對上爭取,積極采取措施,努力減輕了體制調整帶來的影響。二是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安排轉移支付資金903萬元,保證了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轉。落實國家政策,取消了農業特產稅,整頓了農業稅征收秩序,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三是深入推行政府采購制度。全年政府采購資金達到1938萬元,節約資金345萬元,發揮了節約資金和促進廉政建設的雙重作用。四是公有資產管理經營機制逐步完善。成立了公有資產運營機構,實行市場化管理,著力提高公有資產效益。五是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根據上級政策,針對我區實際,一次性撥付804萬元,解決了多年來制約我區糧食改革的庫存高價位糧問題。六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完成了國庫集中支付、部門預算、新一輪財源建設規劃的準備工作,為今后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奠定了基礎。調整支出結構,各項社會事業的資金需求得到保障。一是將社會保障和穩定工作做為支出重點。及時調整預算,撥付資金314萬元用于抗擊“非典”斗爭。發放養老金8413萬元,最低生活保障金760萬元,失業保險金910萬元,再就業資金263萬元,積極推進就業、軍轉干部安置等工作。撥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三級聯創”活動資金40萬元,用于農村道路建設、改善辦公設施等方面。二是保證工資等法定支出。切實加強資金管理,統一支出標準,硬化預算約束,認真遵守“一支筆”審批制度,確保預算的正常執行,落實了增資政策,保證了教育、科技、計生、文化、衛生、人防、兵役等法定支出的資金需求。三是大力支持城市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撥付資金5200余萬元,支持了孝婦河治理、青年西路建設、高速公路綠化、東部新區小學建設等多項重點工程。并積極發揮部門優勢,爭取了相當數量的上級扶持資金和貸款,投入到全區經濟建設與社會事業發展中。發揮職能作用,積極支持了經濟建設。一是著力培植工業支柱財源。2004年撥付企業發展資金560萬元,撥付中小企業壯大工程技改貼息資金160萬元,推動重點項目建設,促進了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二是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減免行政收費,精簡行政審批手續,切實落實優惠政策,降低企業負擔,促進經濟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三是加大支農投入。深入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和“雙增工程”,切實提高農業經濟水平。四是參與支持企業二次改制和破產重組工作,落實政策,明確政企產權關系,推動企業改革步伐。加強財政監督,切實解決了一些熱點難點問題。與稅務、審計等部門實行信息共享,認真開展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維護了財經法紀的嚴肅性。堅持以人為本,對全區2945名會計從業人員開展繼續教育培訓,提高了會計人員素質和會計信息質量。針對歷史遺留問題,大力開展清欠追繳工作,追回國有資產、資金4000余萬元,減輕了多年來的財政負擔。全年受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代表提案6件,市民投訴1件,領導書面批辦事項270余件,事關全區改革、發展、穩定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全部認真予以辦理。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仍然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財政工作面臨的復雜局面和艱巨任務。一是支出剛性增長,財政平衡壓力越來越大;二是財政困難狀況仍然沒有得到緩解,經濟的發展與財政的增收還存在一定距離;三是各種歷史遺留問題、潛在的財政風險不容忽視;四是財政資金使用監督不夠,資金使用效益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五是鎮、街道財政收入增幅雖然明顯高于全區平均水平,但存在發展不平衡問題。對此,我們要充分認識,通過深化改革、健全職能、完善制度、加強管理,逐步克服和解決。二、2005年財政預算草案初步確定2005年全區財政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抓好財源建設,深化財政改革,積極調整支出結構,嚴格財政收支管理,大力開展增收節支,整頓規范經濟秩序,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在預算安排上,堅持艱苦奮斗、厲行節約、量入為出的原則,集中力量保工資、保穩定、保法定支出,維護全區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全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安排30380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20%。全區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安排34000萬元(不含市核專款支出),其中灶內財政支出安排25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主要支出項目安排情況是:農林水利氣象等部門事業費支出1050萬元,比上年增長10.50%;文體廣播事業費支出610萬元,比上年增長5%;教育事業費支出6020萬元,比上年增長14.06%;衛生事業費支出1346萬元,比上年增長5.90%;計生經費支出370萬元,比上年增長13.16%;科技三項費用支出180萬元,比上年增長11.10%;企業挖潛改造支出350萬元,與上年持平;行政管理費支出3300萬元,比上年減少10.23%;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經費支出2546萬元,比上年增長8.02%;撫恤事業費支出1852萬元,比上年增長11.36%;社會保障支出670萬元,比上年增長14.14%;公檢法支出1807萬元,比上年增長11.74%;其他部門事業費支出1450萬元,比上年增長6.08%。完成2005年30380萬元的財政收入任務,按現行財政體制算帳,灶內財力預計為22300萬元,財力缺口約3500萬元,主要是政策性增資翹尾巴加大預算。三、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全面完成2005年預算任務2005年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總體經濟發展環境比較有利,近幾年全區加大工業投入、擴大招商引資的成效逐步顯現,財政增收基礎日益穩固。但同時由于增值稅轉型、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社會保障力度加大及增資等減收增支因素影響,財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因此,2005年全區財政工作要堅定信心,解放思想,充分發揮財政職能,正確運用財政政策,積極推進財政改革,不斷強化財政管理,努力支持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建立穩固、平衡的地方財政體系。(一)加大支持力度,深入實施新一輪財源建設工程。按照新一輪財源建設五年規劃及實施意見,積極推動財源建設向縱深發展。一是落實政策措施,對重點項目進行重點扶持。按照區委關于經濟工作的總體部署,采取政策扶持、獎勵、貼息、參股、擔保等方式,強化服務措施,大力加強對重點財源的扶持力度,讓財稅貢獻大的行業、企業得到更多的財政支持,培植壯大對地區財政具有支撐作用的骨干財源。二是把握方向,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在宏觀上把握經濟發展方向和重點,積極支持工業重點財源,著力培植物流產業、商貿流通、新興服務業等新型財源,推動財源結構優化升級。三是體現財政支出的政策性,認真解決“三農問題”。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實行糧食直補,加大農業綜合開發投入,認真實施“雙增工程”,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四是圍繞實施“三強帶動”戰略,促進城鄉經濟發展。繼續執行超收分成政策,鼓勵鎮辦快速發展、多收多支,充分調動鎮辦培植財源、加快發展的積極性,保證鎮辦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資金的需求。(二)繼續深化財政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財政體制基本框架。一是積極推進財稅體制改革。認真開展調查研究,采取積極措施,在新一輪稅制改革推行之前,積極主動地前做好準備,保證改革政策的落實,保證全區財政利益。二是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解決好財政投入與經濟建設、事業發展的關系,退出一般競爭性、經營性領域,重點支持公共事業發展。開展部門預算編制改革,積極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繼續做好政府采購、工資統發、社會保障等各項工作,促進財政支出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嚴格收支秩序,對預算外資金實行預算化管理,充分發揮預算外資金的使用效益。四是積極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做好到期借款還本付息的組織工作,落實好還款資金,加強政府再貸款使用監管,防止出現債務風險。(三)發揮后勤保障作用,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首先是集中財力保工資。統籌安排預算內外財力,落實好增資政策,把工資性支出擺到預算安排的首位,完善和鞏固統一發放工資制度,保證資金安全。其次是保證社會保障資金需要。努力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大力加強資金投入,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步驟的向農村普及養老和醫療保險制度,真正保護弱勢群體。第三是保證各項法定支出的增長和政府機關的正常運轉。在預算中做好安排,切實保證農業、教育、科技、計生、文化、兵役等各項法定支出需要。同時,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舊城改造等工作,支持文化、旅游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四)增收節支,強化管理,切實當好家、理好財。從全區政治經濟發展大局出發,增收節支、當家理財,扎扎實實做好工作。一是繼續做好組織收入工作。加強稅收收入征管,強化稅源監控,清理整頓稅收秩序,依率計征,應收盡收,使財源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成果反映到財政增收上來。二是狠抓非稅收入征管。認真做好經營城市和經營土地工作,所有資金納入財政專戶,規范非稅收入管理。三是強化資金控制。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保持一般性支出零增長。加大對財源建設資金、社會保障資金、糧食風險基金、財政周轉金等各項資金的管理力度,按照籌措使用好、管理運營好、保增值、保安全的原則,把各項管理規定落到實處,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效益。四是強化財政監督職能。進一步完善涵蓋資金運動全過程的財政監督檢查機制,積極支持和配合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嚴肅查處各種揮霍浪費財政資金的行為,維護正常的財經秩序。各位代表,今年的財政任務光榮而艱巨,我們要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區委的正確領導和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本次大會決議,再接再厲,團結拼搏,為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而努力奮斗!【二○○四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二○○五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相關文章:
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08-15
關于某市2005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06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書面)08-12
縣委宣傳部財政預算草案08-12
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報告08-24
縣委宣傳部2005財政預算草案08-12
縣委宣傳部二五財政預算草案08-12
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分析08-12
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分析08-16
財政預算工作總結04-25